当地时间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鲁比奥就任国务卿后,王毅与他首次举行面对面的会晤,标志着中美“外交轨道”的高层沟通取得新进展。在持续约一小时的会晤中,王毅全面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强调双方应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王毅表示,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图/视觉中国
在多边场合举办双边会见,是国际习惯做法。中美双方一致认为,此次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同意加强外交渠道及各领域各层级沟通对话,发挥外交部门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鲁比奥表示,他与中方进行了“非常有建设性、积极的会晤”。
特朗普再次执政以来,美方延续对华所谓“大国竞争”战略,并在经贸领域对中方采取一系列施压举措。在中方有力反制之下,特朗普政府展现出缓和紧张关系的姿态,中美政策团队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磋商,两国之间的“经贸轨道”沟通有序展开。王毅和鲁比奥在马来西亚的这场会晤,体现了中美“外交轨道”互动的积极进展。概要而言,以下几个“看点”值得关注。
第一,外长沟通或是中美元首外交的前奏。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近一个时期多次表达与中方加强互动的意愿。6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总统通电话。特朗普表示十分尊重习近平主席,美中关系十分重要。习近平欢迎特朗普再次访华,特朗普表示诚挚感谢。7月8日,特朗普表示,中国在对美贸易协议中“非常公平”,自己与中方保持着良好关系。
第二,中美双方重新审视“接触”的重要性。近年来,一些美国战略界人士散播“接触无用论”,贬低中美通过外交沟通管理两国关系的效用。出身佛罗里达州的鲁比奥是古巴裔移民之子,被认为是特朗普政府中的鹰派,他在担任国会参议员期间不乏对华示强的言行。5月初,特朗普对外交政策团队进行调整,华尔兹转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担任国务卿的鲁比奥同时代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作为特朗普的“重臣”,鲁比奥要把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真正变成具体的政策和实际的行动,显然离不开与中方加强接触。吉隆坡会晤有助于增进双方对彼此政策立场、原则和关切的认知,也是管控分歧的必需之举。
第三,“合作”在中美关系叙事中得以凸显。中方一贯认为,中美应当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为根本遵循,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探讨办成更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和好事。然而,在战略竞争思维的主导下,美方一些人士对华猜忌防备颇深,不愿谈甚至不敢谈中美“合作”。正如王毅所言,从历史演进和人类整体的视角看,中美两个大国确实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既然要会晤,就要认真严肃地谈,就要本着对两国人民、对世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坦诚交流。
此次中美外长在吉隆坡的会晤,为两国外交团队下一步的交往铺设了道路。《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鲁比奥在会谈中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中美之间存在实现某种战略稳定的机会,而且可能在某些领域展开合作,从而更好地建立互信。6月1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国会作证时表示,美国和中国的目标是互补的,“只有真诚合作,中美两国才能实现大而美的再平衡,使全球贸易走上更可持续的道路”。
无疑,中美关系未来之路并不平坦,双方在经贸领域的磋商谈判仍在进行,在外交领域存在一系列难以化解的分歧。但两国外长会晤表明,双方都意识到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确保中美两艘巨轮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是两国人民之福,也为世界所盼。
(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发于2025.7.21总第119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中美推进“外交轨道”高层沟通
作者:赵明昊
编辑: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