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淋的可能不是雨,是尿

胡克非  2025-07-29 17:13:34

近日,不少上海市民通过社交媒体反映,今年的蝉格外多,白天叫完晚上叫,根本睡不了觉。

 

更有网友表示,在不下雨的炎热夏日,经过大树下,被莫名液体浇了一头,摸到手上舔一下,您猜怎么着,还是甜的。

 

随着“上海蝉尿如雨”词条登上社交媒体热搜,评论区里全国各地的“蝉尿受害者”们亲切交流着经验,并深切呼唤着某省人民前往自己所在的城市“灭蝉”。

 

“热情好客的山东老乡啊,快来吃啊,一分钱不要全白送了。”

 

蝉也分大小年?

 

在一些科普故事中,蝉的生命颇有传奇色彩,它们能在土壤里潜伏17年之久,然后破土而出,羽化成虫。在科学上,这种蝉也被称为“周期蝉”,有“13年蝉”“17年蝉”等类型。

 

“这种传奇蝉只分布在北美洲,我国这边没有能潜伏这么久的,一般也就3到5年,就从土里出来了。”浙江理工大学教师、《追随昆虫》作者杨小峰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

 

杨小峰表示,和北美洲的“周期蝉”固定在一个质数年份钻出地面不同,我国各地分布的蝉虽然也要经历在地下的几年时间,但每年都会有蝉出现。

 

通过教育打个比方来说,北美洲的“周期蝉”是每17年招生一次,再招生就是17年后,而我国这边的蝉是每年招生,每年都有毕业的,也有新入学的。

 

昆虫的数量是存在“大小年”的,蝉卵在秋冬季孵化并落入土中时,环境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其后续生长,在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周期的蝉在同一时间叠加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城市居民心中“今年的蝉格外多”的印象。

 

杨小峰介绍,我国分布的蝉的种类有很多,大家生活中普遍见到的蝉叫作蚱蝉,又称黑蚱蝉,是蝉科蚱蝉属的动物,也是该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平原和山区。

黑蚱蝉。图/视觉中国

 

对于蝉的种类,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上海居民一般会在夏天经历三种不同的蝉。

 

除了个头最大的黑蚱蝉外,还有蒙古寒蝉和蟪蛄两种,这三种蝉每年出现的时间并不同,黑蚱蝉最早,随后是蒙古寒蝉和蟪蛄。此时,正是上海三种蝉共存的时间。

 

曾有网友表示,今年蝉的数量格外多或许与各地持续出现的高温有关,对此,有昆虫研究者表示,每年蝉在我国出现的概率本就很大,只是种群数量有差异,和高温的关系不大。

 

随地大小拉?

 

那些被行人品尝后感觉“有点甜”的蝉尿,确实含有一部分糖分。

 

和蚜虫同属于半翅目的蝉,同样以刺食树汁为生,这一取食过程会产生类似于蜜露的大量排泄物,成为蚂蚁、蜜蜂等喜糖昆虫的食物来源。

 

甚至有些蚂蚁会跟在蚜虫屁股后面“等蜜”,颇有“吃就要吃新鲜”的意味。而因为排尿方式和剂量的区别,蝉尿很少能滋养蚂蚁,因为如果一泡蝉尿滋到蚂蚁脸上,很有可能送它去见太奶。

 

事实上,植物中所提供的养分含量很低,这就导致蚜虫和蝉需要大量吸食汁液来维持生命,当肚子吃饱的时候,自然需要排空存货以便继续进食,糖水就这样被排出了体外。

 

吃得越多,排得越多,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蝉会通过快速吸食树汁并快速过滤有用物质的方式进食,多余的糖分和没用的水分就会直接通过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内。

 

一边吃,一边排,这也还说得过去。

 

但离谱的是,相比起一些滴落式排尿的昆虫,蝉的排泄方式显得格外离谱,要么是喷射式,要么是弹射式。

 

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的专家曾研究过蝉类的排尿,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论文指出:蝉作为一种体型较大的昆虫,体内的肠道也较宽,每天又要处理大量的液体。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利用流体喷射快速排出大量物质,提高从树汁中提取营养的效率。

 

它的尿液喷射速度高达3m/s,是大象的 3 倍。

 

更离谱的是,它还可能会被“吓尿”,受惊后为了快速逃脱,它们也会通过喷尿的方式减轻身体的重量。

 

不得不说,这很合理。

 

公的“嘶啦”,母的“咔吧”

 

杨小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因为雄蝉腹部具有鼓膜、镜膜及共鸣箱构成的发音器官,所以可以发出响亮的鸣叫声,但雌蝉没有这个器官,所以一般被称为“哑巴蝉”。

 

“说它是哑巴,它也不是完全不能发声,当雌蝉听到雄蝉鸣叫后,会飞到雄蝉所在树枝附近,并振动翅膀发出类似于‘咔吧’声的回应,最终促成交配。”杨小峰说。

 

雄蝉之所以玩命地叫,也是希望在短暂的生命周期中寻求伴侣以获得交配的机会。一旦完成交配,部分雄蝉会直接死掉,人们也就听不到叫声了。

 

事实上,黑蚱蝉、蒙古寒蝉、蟪蛄三种广义的“蝉”类叫声并不相同,个头最大的黑蚱蝉其实发不出人们通常认知中“知了”的叫声,反而会发出类似于电锯的“嗞”的声音;能发出“知了”或者“嘶啦”叫声的则是蒙古寒蝉;蟪蛄的叫声则更加急促尖锐,听到人耳朵里更像是“热啊热啊热死啦”的声音。

 

我国华北地区还有一种被俗称为“乌英哇”的鸣鸣蝉,其叫声为:“乌英、乌英、乌英哇……”

 

杨小峰介绍,蝉交配后,会将卵产在树枝末梢,并破坏树枝的形成层,一段时间后,被弄坏的树枝便会携带着蝉卵掉落树下,随后蝉的幼虫孵化后便会钻入该树下,几年后,仍然会从这棵大树下爬出。

 

有趣的是,不少网友在得知上海“蝉尿如雨”后调侃,也就是上海离山东远了点,不然山东人民怎么也不能让上海乡亲们受这个罪。随随便便派出一个村,一晚上就给除了根。

 

上海之所以夏天蝉多,主要原因是没人吃它。部分山东籍网友自告奋勇组团去上海抓蝉,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今年山东“知了猴”(蝉的幼虫)的价格已经卖到一只1.2至1.5元。

 

有山东网友表示,上海网友可以带着知了去山东旅游,“在济南能换把子肉、在青岛能换啤酒、在淄博能换烧烤、在章丘能换大葱、在临沂能换炒鸡……一圈走下来一分钱不花,甚至还能赚点”。

 

热心的山东网友甚至分享了食用的方式,简单精练:“洗一洗、泡一泡、炸一炸、撒点盐,嘎嘣脆。”

 

对此,生活在上海的何鑫表示很难评:“怎么说呢,不少地区确实没有吃它们的习惯。”

 

参考资料:

1.《上海蝉鸣上热搜,今年蝉为啥这么多?》 中国科学报

2.《大树下,你淋的可能不是雨》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