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不如李白“好使”?

仇广宇  2025-07-29 17:03:06

2025年7月16日下午,北京丰台区的一家电影院里,最新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正在放映。这是周三工作日的下午,影厅内人不多,但还是有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看。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放映接近尾声时,影厅内已几乎没有观众。那些带着孩子的家长,多已提前离场。

 

这部由追光动画打造的新电影,在暑期档的大战中并未取得太好的成绩。《聊斋:兰若寺》于2025年7月12日上映,截至7月21日早上8时,电影的实时票房为1.46亿元,而票房统计软件“猫眼专业版”对其总票房的预测成绩是3.43亿元。这个数字是追光动画近几年作品的最差纪录。

 

自2015年开始,国产动画电影就迈进了飞快发展的时代。《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等制作精良的动画大片,都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成为全球动画片票房榜的冠军。这样的优异成绩,也拉高了人们对制作精良的《聊斋:兰若寺》的期待。但这一次,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也暴露了中国动画电影高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大片”对传统文化和特效的过度依赖,在现实题材开掘上的无力,以及艺术片的备受冷落,都是动画电影爆红背后的隐忧。

 

蒲松龄不如李白“好使”?

 

仔细想来,《聊斋:兰若寺》在票房上的问题是有迹可循的。2023年7月,同样由追光动画制作的《长安三万里》曾在暑期档掀起过观影高潮。鲜活的人物形象,精美的画面和激情澎湃的诗词,让观众被片中呈现的大唐气象所感染,也带来了18.24亿元的高票房。有了这样的成功,追光动画自然对同为传统文化题材的《聊斋:兰若寺》寄予厚望。

 

从投入成本上,也能看出片方对《聊斋:兰若寺》的满满信任。这部电影的制作周期长达4年,估计制作成本超过1亿元,也是追光动画目前“投入最大、规模最大、难度最高、主创最多”的作品。片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和两只精怪一起化身说书人,讲述了五个不同的故事。五个故事分别由不同的导演执导,《长安三万里》的导演谢君伟、邹靖也参与其中。制片人宋依依对媒体表示,他们从《聊斋志异》中的将近五百个故事中,精心挑选出五个,其中童真、浪漫、哀婉等情绪兼而有之,希望能够充分描绘蒲松龄笔下的志怪世界。

 

《聊斋:兰若寺》算是一部有新意和诚意的作品,故事内容与画面效果,均有独到之处。比如,颇受好评的故事《画皮》中,女主角批判男主角的那句台词“恶心”,让很多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崭新的女性主义表达,画风也采用了动画片中少见的古画风格,看起来优雅、精细。《聂小倩》则将人们熟悉的古代故事放到民国社会的背景下,让故事的讲述者蒲松龄和观众一起玩了一把“穿越”,见识到了他从未见过的火车、手电筒。《崂山道士》则采用了罕见的毛毡质感的画风,新鲜又精美。

 

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风格的特效,让电影看起来像是五个短片的“合集”,故事之间有很强的割裂感。前半段的《崂山道士》《莲花公主》是富有童真的儿童故事,后半段的《聂小倩》《画皮》和《鲁公女》就开始谈论男女情爱。《画皮》中讲述的“至亲至疏夫妻”的道理,也是孩子们无法理解的概念。内容的割裂,也导致了电影受众的割裂。成人观众会对开头的两个低龄化的故事感到莫名其妙,儿童也看不明白其中的成人故事在说什么。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家长明明带着孩子观看了《聊斋:兰若寺》,却要在中途直接离场,能够想象,他们很难和年龄较小的孩子讨论这样的故事。

 

追光动画总裁于洲在2025年年初曾提到,从2019年起,他们就将旗下作品定位在了“年轻向”这个方向上,也就是向主流的、二十几岁的青年观众提供的作品。这样看来,《聊斋:兰若寺》或本应是一部成人向的作品,却没有做好内容上的取舍。观感上的怪异也影响了电影后续的口碑。目前,豆瓣网友对《聊斋:兰若寺》的评分是6.6分,并不算高,很多人也对这种“割裂感”提出了疑问。对于一部耗尽心血制作的动画大片而言,这样的结果,实在是令人惋惜。

 

黄金十年:进步的特效与守旧的题材

 

《聊斋:兰若寺》的票房问题,看起来只是暂时的瓶颈。毕竟,从2015年开始,因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中国动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开拓出了庞大、稳定的市场,对微小的挫折已经有了足够的承受能力。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间,中国动画行业也有了两大实力雄厚的公司,一家是依靠并购,打通产业链条等方式,生产出“哪吒”等大片的彩条屋,另一家就是精耕细作,稳定产出作品的追光动画。十年来,两家“巨头”都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也拥有了强有力的制作团队。他们所创作的“特效加传统文化”风格的动画大片,也成为十年间最受欢迎的动画电影类型。

 

一切的缘起发生在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4亿元的票房,打破了海外电影《功夫熊猫2》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以这部电影的成功为标志,中国动画电影获得了很多机会,新的项目、公司和电影人不断涌现,很多人想要在这个蒸蒸日上的赛道上做出一番成绩。

 

用影评人梅雪风的话说,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十年,它“不再是某个有雄心的电影创作者和制片家偶尔为之的艺术和商业尝试,而真正成了一个大的类型,相对持续和稳定地为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产品”。十年来,跟随着“大圣”的脚步,中国动画人边做边学,通过一部部动画大片的制作,不断提升着自身的技术水平。近年来,取得优异票房的大片,其制作过程也都推动了动画特效技术的进步,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比如,2019年上映的《白蛇:缘起》中,人物的发丝实现了自然地飘动。2021年上映的《白蛇2:青蛇劫起》的制作过程中,团队开发出的“水下渲染特效”技术,制作了大量精美的水下特效。2023年,《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团队开发出基于“水墨层次感”的着色器,可以惟妙惟肖地模拟国画中的光影关系。同样在2023年,田晓鹏在现代动画电影《深海》中开发的“水墨粒子”效果,日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精美的中国风特效,由此有了基础。

 

不过,相比于视觉效果上的进步,这些动画大片在故事情节上的表现却没有那么理想。人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十年来,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双丰收的大片,大部分的题材都来自中国古代神魔故事。2025年5月发表的一篇关于中国动画十年发展的论文中,作者陈亦水、朱祎晨列出了2015到2025年,位居国产动画票房排行榜前30位的电影。排行前10名的电影中,有5部都是使用传统文化题材作为剧本创作的,分别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三万里》《姜子牙》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看起来,能够促使观众真金白银地掏钱走进电影院的角色,只有哪吒、白娘子、孙悟空和“封神宇宙”里的人物,最多再加上一个“后起之秀”李白。

 

从左至右: 《长安三万里》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白蛇:浮生》

 

这种现象倒也并不新鲜。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受欢迎程度,就能看出中国观众对传统神话题材爱得深沉。后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长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再度证明了这一路线的成功。甚至到了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第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宝莲灯》时,还是采用了“沉香救母”的传统神话故事,并让孙悟空和二郎神杨戬这两位老朋友在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结果依然大获成功。

 

每个创作者都不甘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们也想开发属于自己的新故事。比如,追光动画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原创领域进行探索。2016年开始,他们连续推出了三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均为带有中国元素的原创故事。但这些新故事的票房却都不太理想,有的甚至连成本都无法回收。结果到了2019年,这些动画人才彻底确认,新故事的反响始终不如旧故事。那一年,追光动画制作的《白蛇:缘起》获得了4.69亿元票房的不错成绩。同年,彩条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50.35亿元的票房,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全年票房亚军。哪吒口中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回响在大街小巷,成为当年的一句流行语,彻底宣告了旧故事改编在市场上的成功。

 

于是,此后几年,两家行业巨头继续在“优质特效加传统故事”的成功模式下前进。追光动画制作的《白蛇2:青蛇劫起》《白蛇:浮生》《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长安三万里》,彩条屋推出的《姜子牙》,依然在“封神宇宙”、白蛇传和中国古诗词的世界中打转,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当然,动画人们还是试图在这些老调重弹的动画片中做出一些尝试。比如《新神榜:哪吒重生》就是一个带有“朋克风格”的现代故事,哪吒被设计成一个骑机车的帅气少年。《白蛇2:青蛇劫起》也是青蛇在全新设定的“修罗城”中发生的奇幻故事。但从后续评价来看,观众对这些现代动画戏的接受度并不高,很多观众觉得这种“创新”过于混乱,并不符合他们的审美习惯。

 

动画电影的创新是一条艰难的路。无论动画人有多少热情,无论特效已经发展到何等惊人的地步,市场和大多数人的审美,还是决定着票房的趋势。随着这些制作精美的大片不断进入市场,观众对动画电影的胃口也被吊高了。以至于短短几年之后,高投入、有创新的《聊斋:兰若寺》,都不再能刺激观众的眼球。而这样一边倒地偏爱旧故事的市场,就是今天的中国动画人需要面对的现实处境。他们只能在观众审美的“最大公约数”范围内做着小幅度的创新。于是,人们能够看到,十年之前,由“大圣”创造出的主流动画电影市场,十年之后,依旧被“哪吒”“白娘子”等传统故事牢牢占据。

 

主流之外

 

即使市场如此执拗地偏向传统文化类的动画电影,还是有很多动画人坚持着自己的原创风格。中国动画飞速发展这十年来,这些电影不一定都获得了耀眼的票房成绩,但也凭着这种坚持成了中国动画原创精神的代表,赢得了一部分受众的青睐。

 

在这些电影中,《大鱼海棠》《深海》《雄狮少年》等现代题材的原创大片,都是观众较为熟悉的作品。如果说上映于2016年的《大鱼海棠》,剧情和画风中还存在着一丝模仿日本经典动画的痕迹,那么后面两部影片的个人风格就已相当突出了。《深海》聚焦于青少年抑郁心理的探索,《雄狮少年》则对底层青年的生存境遇给予了关注,这些表达都扩展了动画电影的创作领域,故事中的真诚感也很动人。除了《雄狮少年》之外,《大鱼海棠》和《深海》的票房成绩都相当不俗,算是取得了艺术表达和商业运营之间的平衡。

 

但另一部分原创动画电影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它们本来有着更高的艺术追求,但因为表达较为隐晦、复杂,而不太能被市场和观众所接受。比如,2017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护法》,以突破禁忌的暴力美学元素和精妙隐喻收获了无数好评。但同时,另一群观众也批评这部电影“看不懂”,晦涩,并不认为它是好电影。此外,在3D动画已经成为主流的今天,导演刘健却在十年间推出了两部全手绘2D动画电影《大世界》和《艺术学院1994》。他的作品都是成人向的故事,带有摇滚乐般躁动的气质,也有自嘲精神和黑色幽默。《艺术学院1994》曾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也有周冬雨、黄渤等明星配音作为卖点,但上映后票房惨不忍睹。有些观众甚至觉得,这种电影是导演空洞的自娱自乐,“跟写段子没有区别”。

 

与此同时,另一批内容“安稳”的动画电影,早已默默地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就是由已成名的原创漫画、电视动画改编的动画电影。它们本来就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再加上“合家欢”的内容和可爱的人物造型,自然成了各大档期的票房保证。这类电影中,最有名的就是《熊出没》系列电影。在2015到2025年国产动画票房排行榜前30名的电影中,《熊出没》系列居然占了10部之多。很多观众把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变成了一种仪式,每年都会坚持走进电影院。2025年暑期档中,其实也潜伏着不少情怀向的动画电影。比如2025年7月中旬上映,3天票房就超过1亿元的《罗小黑战记2》,以及8月即将上映的《非人哉:限时玩家》,都是性质类似的作品。

 

如今,中国动画电影的类型已经变得十分丰富。这些电影虽然会收获见仁见智的评价,却没有一部是观众眼中不及格的“烂片”,也很少有观众会质疑创作者的真诚。

 

正如影评人梅雪风所提到的那样:“这些动画创作者强烈的进取心,那种试图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热望,那种对于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情感的尊重,以及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真人电影创作者的视觉想象力和执行力,还是让我们忍不住对接下来的动画电影寄予希望。”

 

参考资料:《中国动画电影这十年》,《环球银幕》, 作者梅雪风;《十年跬步:新时代“国漫复兴”语境下动画电影的类型化探索(2015—2025)》,《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陈亦水、朱祎晨

 

发于2025.7.28总第119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聊斋:兰若寺》遇冷:中国动画电影十年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