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雷佳音仿佛被架上了烤肉架。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刚刚播完,电影《酱园弄》中雷佳音的大头又出现了,再接着姜文影片《你行!你上!》定档,花絮露出,您猜怎么着?又有雷佳音。
这还不够,一批如《抓特务》《敦煌英雄》《飞行家》《年夜“犯”》《刺杀小说家2》等待播作品,雷佳音同样以主角或配角的身份出现在演员名单中。
从《人世间》热播后,雷佳音几乎没有错过任何华语电影的重要档期,一个春节档有两部电影出现都成了常规操作。从古装到现代,从正剧到喜剧,连广告都是他。
雷佳音出演电影《酱园弄》图/《酱园弄》官方微博
怎么老是你?审美疲劳的观众开始逆反,并在社交媒体上劝雷佳音“歇一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雷佳音,看够了。”
“熟脸安全感”
雷佳音的确算得上近年来影视圈的“永动机”。
不同作品中的角色,让他成为影视工业高速运转的某种视觉象征:在整个行业相对疲软的状态下,有一个演员戏多到演不过来,顽强证明着行业的生命力。
对此,制片人阿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某一两名演员大量出演各种角色,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下,都是不正常的。不同作品中创作了不同形象,既有年龄外表的客观区别,也有性格和表达的内在不同,针对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演员才是合理的方式。
在阿荣看来,雷佳音的大量刷脸,更像是行业被挤压萎缩后,去寻求的一种“熟脸安全感”。
“资方不再像曾经那样相信,重金投入选择高流量艺人和大IP就一定能回本,同时对全行业部分从业者,处于一个相对不信任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打出更安全的牌,就是最稳妥的方式。”阿荣说。
和电影不同,电视剧更依托播出平台,而平台则依赖算法,当算法被喂养给数据后,数据自然倾向于推荐那些已经被验证过的模式与面孔,最终在局部形成了一种循环。
从目前来看,雷佳音就是被各方验证过后,打出的那张“安全牌”。
某艺人经纪团队工作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在过去的两年间,有大量片方和团队联系时,表示过作品将由雷佳音出演,以此来提高其他演员对作品的兴趣。甚至有项目在立项初期,资方就明确表示,男主角需要雷佳音来演。
“在行业内,确实大家对于雷佳音参演的作品更放心一些。”某艺人经纪团队工作人员说。
相比起颜值更高、流量更大的年轻演员,雷佳音具备“人畜无害”外在条件。这个条件虽然不惊艳,但是观众的接受度更高。此前出演高国民度的角色,也让雷佳音在作品宣发期间不用和观众进行更多的“破冰”,这让宣发成本降低。
在导演冯小刚即将上映的影片《抓特务》的宣发中,冯小刚曾公开介绍自己与雷佳音的合作。他特别指出,当前影视行业常陷入“豪华阵容依赖症”,大牌演员往往自带话语权,导致创作过程中“老得掰扯”,但雷佳音却没有。
冯小刚表示,雷佳音拿到剧本后连夜读完,清晨六点便发消息称“写得太好了”。言外之意就是,雷佳音“听话,好用”。
无论这样的做法是出自雷佳音自己的情商,还是他对于当下行业的判断,但这样的做法,显然也给予了片方和资方更大的“安全感”,让更多的“合作愉快”成为可能。
在影视行业逐渐成为“高危行业”的当下,雷佳音保持着相对安全的状态,无论是在综艺节目上的“装疯卖傻”,还是和同窗好友李光洁、郭京飞在不同场合的“插科打诨”,都让雷佳音的人设看上去更坚实了一些。
这让各方都感到放心,安全。
还不够好
“其实观众并不是讨厌雷佳音,也不是讨厌雷佳音的表演,真正的原因是他演了很多但是都不够好的作品。在《人世间》之后,雷佳音再也没有塑造一个真正能走入观众内心的角色。”影评人三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三刀看来,雷佳音在《人世间》中塑造的周秉昆,是脱离自己形象而全身心投入的一个角色,在那个形象中他的实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也让观众看到他塑造角色的能力。
“并不是所有作品都给了雷佳音那样好的空间,在更多的作品中,雷佳音更像是在表演另外一个时空的自己。”三刀说。
在《人世间》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雷佳音塑造出的角色,甚至还不如电影《心花路放》里面那个持续使用“三字经”的流氓让人印象深刻。
事实上,如果作品和角色足够出色,那些演员在表演中的重复性就成为观众口中的“艺术风格”,但如果反过来,作品不够出色,演员的重复性表达和状态就会造成观众的疲惫甚至逆反。
“前者可能是周星驰,后者也可能是雷佳音。”三刀认为,在当下的影视创作过程中,演员的表达只能占到最终呈现结果非常小的比例,只有少部分演员可能承担“共同创作”的功能,而这少部分演员还有可能成为部分导演口中那些“老得掰扯”的典型。
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在大量故事情节、逻辑节奏、叙事方式混乱的作品中,去一味追求某一个演员的表达和呈现,是不公允的。
与其说观众对雷佳音不满,不如说是对当下的影视作品不满,相比片方来说,观众对于好作品的需求更单纯也更片面,或许也更强烈。
观众的心理其实很简单:“演了一个糟糕的作品,不是你的原因,但每一个糟糕的作品里都有你,你还有啥话说?”
不演了,好使吗?
在社交媒体上,大量观众拿演员张译的例子劝雷佳音缓一缓。
今年4月,张译在二度获得华表奖后,表示自己想休息一段时间。在颁奖舞台上,张译表示,前几年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自己觉得有点太迷了,所以就故意让自己停下来。也不说具体时间,就停到自己觉得达到满意的状态为止。
张译坦言,自己演到最多的时候,很担心不是观众烦自己了,而是自己先烦自己了。
就在张译说这话没过3个月之后,他主演的《以法之名》就又播出了,不出意外的是,他这次在“公检法”里轮岗,轮到了检察院。当然这是在他说出“息影”之前就拍完的。
有选择地调整休息一段时间,对于演员自身来说一定是好的,不断在不同的角色中跳跃,即便是相似的角色,也会让演员喘不过来气。
但是究竟要调整休息多久算合理,这个事从来就没有答案。
就像电影《甲方乙方》中徐帆扮演的当红明星唐丽君,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不火,真让她不火了,她反而第一个坐不住了。
电影中,徐帆给葛优打电话:能不能让我再火起来?葛优慢悠悠地说:这下来容易,上去可就难了。
《甲方乙方》上映快30年了,但是片中的桥段依然适用于当下的影视行业。
在当下,大量演员处于待业状态,曾经一些门可罗雀的活动,这两年竟然出现了“百花齐放”,甚至一些曾经不怎么在公开场合露面的艺人,都盛装出席了。
他们都害怕自己像唐丽君那样,被观众忘了。
部分艺人和团队甚至通过不断制造一些动静,以保持自己的热度和曝光度,但依然难掩被观众遗忘、被算法放弃的现状。
雷佳音是幸运的,他在作品中塑造的“窝囊废”的形象,以及他在行业中传递的“听话好用”的形象,其实都是他的“人设”,他吃到了这些“人设”的红利,现在就只能挺着,不能收手,只能等。
再等来一个《人世间》,他的处境或许会有改变。也有可能在下一个《人世间》到来之前,观众先等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