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彭松明:开创TCR-T药物研发新范式

徐悦  2025-08-06 13:45:34

今年七月,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在苏州举办。会上,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园内企业新景智源生物科技的彭松明团队荣获“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大团队”称号,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的项目资助。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唯一一个上榜的生物医药创新团队。

彭松明团队何以创立TCR-T公司?搭建的技术平台有哪些优势?有望解决目前肿瘤治疗中的哪些难题?BioBAY对彭松明博士进行专访,分享新景智源创立背后的故事。


从加州到苏州遇见最开放的创业沃土

创业对于彭松明而言并不陌生。早在2016年,彭松明就曾作为科学创始人之一,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多位细胞治疗领域知名教授在美国共同创立PACT Pharma,致力于开发个性化定制的细胞治疗药物。从个性化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到免疫测定、基因工程和细胞制造的每一步,都根据患者自身肿瘤和免疫系统情况精确定制。

二次创业,彭松明将公司选址在了苏州,想推动TCR-T技术从个性化定制疗法变为可以应用于更广人群、更多适应症的肿瘤疗法。据介绍 ,TCR-T细胞疗法是一种创新性的癌症治疗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改造自己的细胞抗击癌细胞,由于是改造的T细胞受体(TCR),所以叫TCR-T疗法。

“还在美国的时候,我本科的导师就曾建议我去苏州BioBAY考察一下,并且周围一些朋友也都推荐,如果选择回国创业苏州BioBAY将是个不错的选择。”彭松明回忆道,“我记得当时就在BioBAY官网上找了一个热线电话,简单做了一些沟通之后就很顺利地落户了。”

谈及“创新苏州”,“123456”是其实力所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第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全国第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五,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六。细看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必然绕不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这家创办于2005年的产业园,是苏州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扶持青年人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近20年的引才育才实践中,这里孵化出信达生物、亚盛医药、圣因生物等代表性优秀企业和项目。

和很多刚成立的biotech企业一样,创业之初的彭松明也曾面临着缺钱、缺设备的难题。BioBAY全方位的产业支持让彭松明安心落户,招商人员建议入驻BioTOP众创空间,BioBAY可以提供拥有顶尖的仪器设备、完备功能分区的共享实验室,还能提供配套办公场地。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签署合作协议。

2020年,一家专注于为实体瘤患者提供最好的TCR-T细胞治疗药物的企业在BioBAY应运而生。受新智彗星的启发,彭松明将新成立的公司命名为Neowise Biotechnology,中文名为新景智源,以此不断告诫自己要淡泊明志,心静致远,踏踏实实做创新药。

从“大海捞针”到“有章可循”研发最适合患者的TCR序列

在彭松明看来,创业就是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干自己热爱的事。诚然,他是幸运的。新景智源的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来自于康奈尔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顶尖学府,一位是彭松明的师弟,一位是合作多年的伙伴。他们彼此信任,如紧密咬合的齿轮,协同运转。遇到困难时,相互鼓励;收获成功时,共同欢呼。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智慧与力量交融,朝着为实体瘤患者提供最好的TCR-T药物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多年来,TCR技术领域一直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由于TCR具有高度多样性,发现对特定抗原靶点具有高亲和力、高杀伤力且有安全性保障的天然TCR无异于大海捞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抗原靶点与TCR配对的难题,彭松明带领团队花了四年时间,开发出超高灵敏度的靶点-天然TCR发现+验证平台,以解决TCR-T行业发展的瓶颈,并建立全球最大的靶点-天然TCR特异性配对数据库,大大扩展了实体瘤患者的治疗靶点和可选方案,使得TCR类药物的开发从“大海捞针”变得“有章可循”。

依托于团队成员的丰富经验,新景智源已经积累了超过7000组肿瘤特异性靶点抗原-天然TCR的配对数据集,覆盖超过200个不同靶点,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天然TCR数据库,为实体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新景智源有能力针对同一靶点,发现多个识别该靶点的天然抗原特异性TCR,进而从中选出具有高亲和力和强杀伤力的TCR进行临床转化开发,这有望大大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同时,使用优选的天然TCR开展临床试验,可以避免对TCR进行亲和力优化改造可能带来的潜在脱靶风险,最大程度保证了受试者的安全。通过工艺优化和与跟国内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积极合作,新景智源在关键的原料和仪器设备上做到了国产替代,从而大幅降低药物生产成本,以期待药物上市后能惠及更多的患者。目前,针对晚期卵巢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适应症,新景智源已有多条产品管线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并观察到积极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培养最具凝聚力的研发团队

不同于传统科学家,彭松明打破了外界对理工博士的固有印象。只懂技术,不懂管理也不再是科学家的刻板标签。彭松明深知,科学研究的逻辑和商业的逻辑差异很大,从科研工作者到企业家的角色转换同样是个巨大的挑战,科学家在创业之初,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人的问题”上。

创立五载,新景智源团队成员相继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姑苏领军人才、苏州青年科学家、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等多项荣誉,并于今日获评2025年度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大创新团队。谈及如何保持高度的凝聚力时,彭松明总结出三条经验:一是激发共同的发展愿景,二是吸引顶尖的科技人才,三是共享阶段性成果,三者协同形成团队建设的完整闭环,确保从目标到执行的步步推进。

要知道,TCR-T细胞治疗领域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端研发人才相对紧缺。为此,新景智源在创立早期就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吸引招聘各层次的优秀人才。在彭松明看来,做TCR技术研发是在攀登高峰,需要持续保持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研发的路上有许多未知数,也有很多繁琐和艰涩的“硬骨头”,但如果关心理解患者需求、有远大的目标,并且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有乐趣,那么研发人员将拥有一次次突破自我的动力。

顶尖科技需要顶尖人才驱动,新景智源的管理团队可谓是公司的“人形导航”,既能制定战略,也能指导执行。尽管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但他们具备行业经验与专业能力并不逊于行业内的老司机。相比于经验,彭松明更看重员工的成长潜力。彭松明表示:“新景智源在积极打造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我们的博士分别带领不同的小组,进行一些系统的培训,给员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加入新景智源的员工都能持续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从攻克肿瘤抗原TCR筛选,到工艺开发、开展临床试验,每一步的积极结果都成为团队信心的“加油站”。 新景智源的人才团队也逐步构建“成果积累→信心提升→持续投入”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