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显通寺大文殊殿外,六棵古松静立,其中最年长者已500岁。
这些古松虽不十分粗壮,却高耸二十多米,枝干越过殿宇飞檐。盛夏时节,香客们在树荫下纳凉、礼佛,也有人将掉在地上的松枝拾起,当作纪念品带回家。
五台山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梵音古磬声中,这些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古树,成了五台山沉默而鲜活的历史注脚。如今,这些百年古树身上,除了往日的沧桑,还多了几个崭新的“平安符”。
记录环境变化的“活档案”
从空中俯瞰五台山,数十座古寺隐于苍郁古木中。千峰藏古树,古树佑古寺,这便是它独特的景致。
五台山显通寺全景
据了解,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油松、云杉、华北落叶松等登记在册的名木古树400余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118株,部分树龄超过1000年。
镇海寺周围有五台山最大的油松古树群,平均树龄300年。古松成林、安静少扰,这里成了苍鹭理想的栖息之地,一年又一年,苍鹭家族不断壮大,为镇海寺平添了几分灵动。2023年,这片古树群成功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古树不仅是活着的生命体,更是记录环境变化的‘活档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常二梅介绍,古树的年轮结构和持续生长的特征,就像一本“自然年鉴”。年轮宽度、密度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可用于重建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事件;树皮和叶片中重金属与污染物的积累反映大气环境变化;根系矿质元素吸收特征指示土壤理化性质与污染状态;此外,年轮或树皮中保留的真菌及昆虫活动痕迹,也为重建生态系统生物互作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古树既是自然生态的重要一环,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清代乾隆皇帝登临五台山黛螺顶时,曾赋诗“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足见古树早已融入文人墨客的情思与山河赞叹之中。
对寻常香客而言,这些古树更像是有灵性的“见证者”。人们在古树下焚香祈福,将心愿写下来系在树上,都觉得是与这片土地有了联结。古树就这样伫立千百年,无声诉说着源远流长的文明故事,也寄托着人们对平安顺遂的期盼。
像对待老人一般呵护古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绿色“活化石”也面临着诸多生存挑战。
五台山的古树树龄长,可能伴随树干倾倒、空洞形成、树根腐烂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起眼,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或病虫害暴发,古树很容易因此受损甚至死亡。
为改善古树生存环境,近日,中国平安启动“古树名木健康管理计划”,在五台山开展“平安古树守护行动”公益活动,为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419株古树名木提供保护救治保险保障,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古树名木的破坏,构建起“灾前预防+灾中救助+灾后赔付”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五台山“平安古树守护行动”公益活动现场
为构建专业的系统性防护能力,中国平安还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成立“古树守护计划专家组”,协同园林绿化、古树保护专家开展系统性的古树检查,以长效守护机制,全面提升古树保护水平。
作为“古树守护计划专家组”中的重要成员,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丛日晨带队实地考察了五台山。
现场“表观诊断”是古树保护的关键一步。丛日晨爬上山林峭壁,针对峭壁上偏冠生长的古树进行拉纤指导,细察古树枝叶颜色与树干虫孔痕迹,甚至徒手刨开土壤查验根系状况。每诊断一株古树,他便拿起画板,勾勒树形结构与病灶位置,像给病人开处方一样,叮嘱工作人员落实。
“古树保护是一项精密工程,一次不当干预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丛日晨打了个比方,“对待古树就像对待一个老人,锯错了腿、打错了针,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每株古树的保护都需要因树施策,技术方案做到更精准精细。”
古树健康管理也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据介绍,通过应力波传播速度分析,能判断树干内部是否中空;遇上水泥铺装区域,用探地雷达可扫描出根系分布,为精准开挖、通气施肥提供依据;而五台山高海拔、人迹难至的区域,则可以通过激光雷达与无人机协同作业,排查树体潜藏的隐患。
丛日晨表示,古树一般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尊老”的美德,这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当前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公众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只有社会达成共识,才能解决古树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为推动社会广泛参与,活动携手平安人寿户外俱乐部、平安家族办公室,邀请40位客户代表作为“古树守护志愿者”,参与古树名木守护公益行动,为古树挂上“守护牌”,开启对相关古树的长期关注与守护。在特殊的节日里,古树的守护者们还会收到用古树掉落的叶片制成的标本。这份礼物,让他们与这些古树之间多了一份温暖的情感联结。
五台山显通寺内的古松和“守护牌”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6.82万株。2025年3月15日,我国首个《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古树保护的法律得到了进一步确立,更多社会力量也加入到行动中。
2024年,中国平安就启动了“我为古树上保险”计划,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机制。截至目前,已经为全国超过2万棵古树名木提供了逾3亿元的风险保障。
据了解,在深圳福田区新洲村,有一棵树龄达到627年的国家一级古榕树,中国平安捐赠了30万元用于古树养护、绿美广东示范点建设等工作。此外,中国平安在江门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为一株树龄约406年的古榕树赠送超20万元的风险保障。三年内,中国平安还将捐赠总计18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小鸟天堂区域内古树群的防治与保护工作。
作为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物质载体,古树见证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共生。此次对五台山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是守护五台山的生态底色,更是保护文明传承的根脉。
实际上,古树名木保护只是中国平安绿色金融工作中的一环。近年来,中国平安为助力“双碳”目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探索和实践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247.12亿元。这些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为绿色产业的生长提供养分,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七月的五台山,漫山绿意,古树苍劲。中国平安不仅为古树筑起了坚实的守护屏障,更用金融的力量和公益的温度,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更好的条件。生命终将老去,但责任能让绿色基因,在时光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