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从“忍痛”到“主动”:中国皮肤健康防线的重构之路

  2025-05-20 14:55:25

尽管很难想象,但展开后面积近2平方米的皮肤,其实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通过感知冷暖,抵御风霜,构筑了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而这条防线也有“破防时刻”。

每年5月25日是国际爱肤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银龄肌肤,守护幸福时光”。这在某种程度也契合了这一疾病日设立的初衷:不仅需要关注外在的肌肤之美,更要唤醒公众对皮肤健康的深层认知。在中国老龄化社会加速的背景下,皮肤健康尤其是中老年皮肤问题正从“体面问题”,逐渐演变为一场“银龄危机”。

皮肤之殇:“面子”背后的大挑战

皮肤性病学已命名疾病有2000余种,繁复程度几乎为所有专业之最[1]。“临床中皮肤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可能没有哪个科室的病种有皮肤科那么多。”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教授说。

皮肤疾病并不是单纯的“面子”问题,也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其重要性远超表面所见。数据显示,我国皮肤病患病率高达40%-70%,在所有疾病中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位列第四[2]。其中,带状疱疹带来的“切肤之痛”尤为触目惊心。

“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常建民教授指出,“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这一数据在中国“表现突出”——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600万例,其中50岁以上人群就高达156万例[3]。 常建民教授表示,带状疱疹是特别突出的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提升的疾病。

疼痛是带状疱疹最令人色变之处,更有约5-30%的患者还会遭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折磨[4]。许多患者因持续不断的剧烈疼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不仅是个人的煎熬,也可能转化为家庭的沉重负担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常建民教授强调,“带状疱疹的发作不仅暴露了中老年人的免疫短板,更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研究显示,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6-41%[5]。

这种“痛上加痛”的循环,正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演变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约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43%还有多病共存[6],在免疫力下降和慢性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的双重影响下,老年人更加容易罹患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神经末梢”,对这些健康趋势十分敏感。“社区的中老年居民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非常常见,‘多病共存’的情况也确实很普遍。”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邱月月表示,“这些慢病人群一旦得了带状疱疹,不仅可能导致原有的基础疾病加重,而且发生神经痛的风险也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痛感也会更强烈。”

面对这一挑战,常建民教授等多专家呼吁转变观念,将“预防先行”的理念转化为行动自觉,而改变正在发生。

认知升级:从“忍痛硬扛”到“主动预防”

70岁的叶琴刚刚从5年中第二次罹患的带状疱疹中康复。“太痛苦了,之前我还以为已经得过一次,就会有免疫,不会再复发了。”

像叶琴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尽管带状疱疹风险伴随终身,但我国中老年群体和高风险人群对带状疱疹的认知和预防还存在一定的偏差。2024年发布的《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疾病和预防认知调研》显示,中老年人群普遍听说过带状疱疹,但超6成中老年人认为自己离带状疱疹较远[7]。

调查还显示,30%患者因误信“忍一忍就好”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让更多的易感人群提升认知,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知识普及。深圳大学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吕艳思表示:“科普需要有‘让知识无痛划过大脑’的觉悟。”吕艳思的另一层身份是知名医学科普达人“口口医生”。2021年,口口医生一条关于带状疱疹的科普视频,仅在B站单一平台的播放量就超过40万,留言近2000条。

“有时候我们做科普会从‘偏方’入手。人都是有猎奇心理的,科普要兼顾科学性和普及性,我们要见机行事地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吕艳思举了个例子,说服带状疱疹易感的中老年人群主动预防,而不是一味“忍痛死扛”需要沟通技巧。“老人通常怕麻烦家里人,你和他说‘如果真得病了,子女花在照顾你的时间更多’,这样告知他们还有主动接受疫苗接种等预防性措施,他们更听得进去。”

听进去、有认知是第一步,而下一步,则是知行合一。

关口前移:坚守防控“第一阵地”

“预防投入1元,治疗节省8元。[8]”——这一经济学规律在越来越多的疾病防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带状疱疹等皮肤疾病也不例外。

近日,由央视网健康科普中国行发起的“我为皮肤健康‘带’言”公益科普正式启动,其中,“为皮肤健康‘带’言”的倡议正是源于对“主动预防”紧迫性的理解与响应。呼吁更多人积极发声,传递科学的疾病认知与预防理念;更多地方积极分享,传递医防融合的生动实践,共筑预防先行的道路。

 

 

“我为皮肤健康‘带’言”公益科普正式启动

当下,各地探索医防融合的多元协同新模式正在不断落地,而社区正是这一系列举措的“前线”与“支点”。

今年3月,重庆市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医师,成功开具了重庆市首张公共卫生医师处方。这一制度设立的初衷,是要积极发挥公共卫生医师在基层的专业优势,融合贯通预防筛查到临床诊疗的医疗卫生服务各个环节。

“我们给重点人群配备了家庭签约服务医生,可以长期、持续地为居民解答健康困惑,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给到预防接种建议、开具疫苗处方,”邱月月主任以她所在的五里店社区为例谈道,“有了这个处方,可以有效地提醒居民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让大家把预防的意识转变为主动的行动。”

“我们江北区还率先启动了疫苗接种的惠民举措,让居民能以更实惠的价格打疫苗,大家的积极性和满意度都很高。”她补充道。

不过,很多慢性病患者出于对自己免疫力低下的担忧,对采取进一步预防措施存在犹豫与顾虑。调研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对于带状疱疹、肺炎、流感三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意识有待提升,相关疫苗的接种意愿不高[9]。

对此,邱月月主任表示:“很多居民接种前也会问我们,比如‘我有这样的情况,可不可以接种、怎么接种’,我们的医生就会基于居民的健康状况来一一解答,包括疫苗的接种禁忌、安全性,以及大家普遍关注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等等。在社区,‘信任’是很重要的,由熟悉的家庭签约服务医生来做解答、给建议,居民们的接受度也更好。”

让基层更直接地参与到疾病预防中,减少了患者奔波大医院的麻烦,这种专业赋能的背后,是基层医生长期和社区居民建立起来的信任体系。“可以说,我们既是预防接种的‘第一阵地’,也是居民健康的‘前线哨兵’。”邱月月主任表示。通过与疾控部门、上级医院、社区居委会、网格员、健康志愿者等多方的协同,健康管理的触角已悄然深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这场关乎全民健康的持久战中,皮肤健康已从单纯的“体面”问题升级为衡量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标尺之一。当老龄化浪潮叠加慢性病高发时代,每一寸皮肤的警报都牵动着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发展脉搏。

 

 


从国家“预防为主”的战略布局,到基层“医防融合”的生动实践,再到公众健康素养的持续提升——一张由政策引领、科技赋能、社会协同构成的立体防护网日趋完善。今天的中国也正以系统性的防控实践,为亿万民众构筑起抵御“切肤之痛”的生命之盾。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叶琴”为化名。)

[1]医药卫生报:【临床荟萃】对皮肤病诊治的思考https://mp.weixin.qq.com/s/JorZJdarhOoLtUPoe0UYyg

[2]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南大学)皮肤疾病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肿瘤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肿瘤亚专业委员会. 皮肤病流行病学研究专家共识[J].中 华皮肤科杂志,2020, 53(12):951-961. doi:10.35541/cjd.20200913

[3]LiY, AnZ, YinD, et al. Disease burden due to herpes zoster among population aged ≥50 years old in China: a community based retrospective survey[J]. PLoS One, 2016, 11(4): e0152660. DOI:10.1371/journal.pone.0152660.

[4]https://www.canada.ca/en/services/health/publications/healthy-living/updated-recommendations-use-herpes-zoster-vaccines.html.

[5]Marra, 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0. 7(1): p. ofaa005.

[6]LI Y, AN Z, YIN D, et al. Disease Burden Due to Herpes Zoster among Population Aged >/=50 Years Old in China: A Community Based Retrospective Survey [J]. PLoS One, 2016, 11(4): e0152660.

[7]《约1/3人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疾病认知和预防亟待提升》,21世纪经济报道2024年02月28日

[8]https://www.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129756.html

[9]https://ex.chinadaily.com.cn/exchange/partners/82/rss/channel/cn/columns/j3u3t6/stories/WS669f21e3a3107cd55d26c201.html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