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中国迪士尼”,80元玩3天?

孟倩  2025-07-17 16:30:02

7月的开封,热情与热浪同样灼人。早晨7点,距离正式开园还有一小时,万岁山武侠城的几个入口处已蜿蜒出百米长龙,不少人是慕名来看说媒的“王婆”和斗舞的“吕婆婆”。

 

正值暑期,万岁山武侠城每日入园人次少则五六万,多则十几万。万岁山武侠城董事长助理宋涛表示,现在景区经常要对流量进行控制,有时上午门票就被卖完,下午无票可卖。

 

7月1日晚,万岁山武侠城交出了半年业绩答卷:实现入园1024.2万人次(含3日无限次),比2024年上半年的301.8万人次增长239.33%;实现综合营收6.04亿元,比2024年上半年的2.3亿元增长162%,入园人次和营收都很亮眼。今年初,锦上添花文旅集团与万岁山武侠城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目标是完成11亿元全年营收目标,引发业内关注。

 

事实上,旅游行业的日子普遍并不好过。据知酷文旅汇总,2025年第一季度,44家A股文旅上市公司中,超过半数一季度营收呈现负增长,45.4%的公司一季度亏损。

 

万岁山武侠城业绩大增,对赌协议是否起了关键作用?对深陷亏损中的旅游同行们来说,是否能“抄作业”?

万岁山武侠城景区。图/受访者提供

 

谁触发了流量开关

 

2024年初,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王婆说媒》节目,毫无征兆地火遍全网。

 

一位名叫赵梅的62岁“草根”演员,凭借着一张巧嘴,将一个原本不起眼的互动节目,变成了一场线下交友狂欢。短短几日,抖音平台上,“王婆说媒”的话题播放量迅速突破20亿次,“开封王婆”的个人账号在半个月内涨粉500万。 一时间,“去开封找王婆相亲”成了年轻人的新风潮。

 

《王婆说媒》的诞生,颇具戏剧性。赵梅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她最初在万岁山扮演“王婆”,只是一个在水浒街游走的人模(NPC),每天的表演时间只有三分钟。后来,景区方面想丰富节目,便策划了“说媒”的内容。她第一次尝试邀请台下的年轻人走上台来互动,询问对方是否愿意交友,出乎意料地反响热烈。“在那之后我就来了灵感。”赵梅说,“和年轻人互动,让他们上台抛绣球,以交友为目标,慢慢把这个节目做起来了。” 

 

节目时长最初只有10分钟,后来慢慢变长,最长能演两个半小时。她的控场能力和 “现挂”(相声术语,指现场即兴发挥)天赋,让这个舞台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生命力。“演员都是疯子。”赵梅说,“底下观众一个劲儿给你打兴奋剂,你能停下来吗?”  

 

万岁山武侠城当时趁着热度推出“千万奖金媒婆大赛”,将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闭环,三个月促成200余对年轻人牵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王婆说媒》在全网收获了2000万粉丝,达到了200亿的播放量。

 

“王婆”的爆火,是万岁山武侠城演艺生态的一个缩影,背后是景区长达数年的旅游+演艺探索。宋涛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起初,景区主要面向周边客群,以休闲娱乐和活动演出为主,每逢春节等节假日,都会组织大量民俗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景区不断开发演艺产品,到了2019年,门票卖到60元,但每天举办70多场演出,就有网友称为“良心景区”。

 

如今,万岁山武侠城每天上演的节目场次高达3000场。这个惊人的数字是如何实现的?宋涛解释:“景区编排的成型剧目有300多个,加上编排的小型演绎有900多场,再加上剩余的NPC,体量非常大。”

 

除了编排好剧目,万岁山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打造一个由NPC构成的“活的江湖”。NPC是指游戏中固定存在但不受玩家操纵的角色。这些NPC并非简单的背景板,他们是景区内容共创的核心力量。

 

NPC数量激增,是去年万岁山武侠城新开仙侠奇境项目后出现的情况。仙侠奇境项目通过仙侠神话故事、梦幻+古风玄幻的场景,将神话故事语言与景区场景碰撞结合,堆叠出仙侠梦幻之城。更为核心的是,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完成交友、打卡和消费。

 

“我曾经来万岁山旅游,感觉在景区和NPC互动很有意思。”梁立今年刚刚毕业,考公落败后,决定前往万岁山做NPC。炎炎夏日,梁立身穿漂亮的仙女裙,在人流量最大的区域工作,热情地和游客互动聊天。最简单的互动方式是玩“石头剪刀布”,还可以猜谜语、接诗以及知识问答,或者做游戏、表演节目。梁立经常在考核中得满分,因为她善于在互动中提供情绪价值。

 

在万岁山武侠城,有2000多名演员,这些演员将每日入园的十余万游客凝聚在一起。与游客互动拍摄合影或视频,也是演员们的考核指标之一。

 

为了保证内容的持续创新和游客的游玩体验,景区建立了一套创新的考核机制。宋涛解释,从顶层设计来看,景区设有市场中心、产品中心和演艺中心,形成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到落地评估的完整链条。“每一年我们至少有30%的内容更换率,”他说,“不符合市场需求、不能够让游客喜欢的节目,我们就要淘汰掉。” 

 

评估的标准简单直接,景区总结为三点:剧目的围观率,剧目的排队指标和剧目的网上传播情况。在这套“市场端不认可,说其他的都没用”的务实逻辑下,景区的每一个节目、每一个NPC都在被反复打磨。

 

80元玩3天的“阳谋” 

 

在景区门票动辄上百元的今天,万岁山“80元门票,连玩三天”的定价策略,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万岁山武侠城改建于原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这个森林公园原址为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修建的皇家园林“艮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并不出众。转折点发生在2012年,现任董事长李孝杰的父亲李公涛决定将其转型,定位为“大宋武侠城”,深耕本地历史文化。 

 

面对当时已经声名显赫的清明上河园,万岁山如何突围?宋涛坦言:“当初,董事长要求我们走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先要流量,再要规模,最后要利润,打起了极致性价比的算盘,想要实现‘流量为王’。”

 

如何实现“流量为王”?答案是四个字:超值、创新。“超值”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万岁山的票价从最早的6元,缓慢上涨到8元、10元、30元,再到60元、80元。宋涛强调,每一次涨价都遵循一个铁律:“每次涨价之前,产品体系要扩大一倍。举例来说,门票价格从60元涨到了80元,演出从200场做到了500场,这对游客来说就属于‘超值’。”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宋向清指出,80元票价是万岁山武侠城“以量换质”的核心策略,低价门票可以降低游客入园门槛,2025年上半年入园人次达1024.2万(同比增长239%),为二次消费(餐饮、住宿、文创)创造基础。而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达9.2小时,带动周边酒店、交通等关联消费(如80元门票撬动850元/人本地消费)。

 

这种“超值”理念,不仅体现在门票上,更渗透到景区的二次消费中。万岁山推行“平价商业”,景区内一碗烩面卖12元,而景区外好一点的店可能要15元。这种亲民定价,彻底颠覆了游客对“景区物价高”的刻板印象。宋涛透露,景区对餐饮商户的管理极为严格,不仅统一采购食材,还定期组织员工试吃打分,实施末位淘汰。

 

低价是否会影响景区的营收和利润?宋涛表示,低价策略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而巨大的流量反过来支撑了二次消费的营收。他透露,目前景区的二次消费占比已达到40%,今年的目标是50%。同时,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价格管控之后,二次消费收入相比管控之前,反而大幅上升,这表明价格越便宜越刺激了消费。” 

 

源于80元可以游玩三天的政策,不少游客滞留时间长达8小时,午饭、晚饭甚至夜宵都在景区解决,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消费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认为,万岁山武侠城是近年来“商品消费降级、文化消费升级”的现象级案例,该模式在穿越经济周期中展现出了更好的能力。

 

对赌协议的真相

 

2025年,万岁山武侠城和锦上添花文旅集团签署的对赌协议,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协议约定,若万岁山2025年营收达到11亿元,将支付给锦上添花200万元设计费,否则分文不取。在文旅行业,“对赌”模式并不少见,但它真的能帮助景区吸引游客、增加收入吗? 

 

宋涛回忆,万岁山武侠城董事长曾留意到青岛的“山海明月光”项目,被其仙侠场景尤其是被时尚美幻的设计感所惊艳。该项目由锦上添花设计制作,于是,双方开始共同打造“仙侠奇境”项目。 

 

2023年10月,锦上添花文旅与万岁山武侠城签署合作协议,由锦上添花负责全面战略升级和场景设计,做夜经济“仙侠奇境”的全案设计打造。这个占地45亩的新片区,被寄予厚望,旨在吸引更多年轻客群,并大力发展夜游经济。短短一年时间,该项目出现不少网红,比如蓝狐狸、剑皇和月神等角色。

 

2025年,万岁山武侠城仍有景区设计和策略的提升需求,继续与锦上添花合作,后者提出了对赌设计费的建议。这份协议看似一场豪赌,但宋涛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万岁山今年的经营目标是12亿。“我们为什么设定12亿?因为去年和前年高速增长,今年达成目标,我们认为问题不太大。”这意味着,11亿营收的对赌门槛,万岁山有极大的把握能够完成。

 

这场“稳赢”的对赌,意义何在?宋涛直言:“万岁山武侠城的流量够大,无论谁跟我们有合作,有什么对赌,都会引起市场的关注。”知酷文旅主理人王薪宇认为:“对赌核心目的是获客,因此是一个营销亮点。” 

 

在公布对赌协议后,锦上添花陆续与位于河北承德的中国马镇旅游度假区、位于湖南的张家界七十二奇楼、位于山西的哪吒传奇小镇等签署业绩对赌协议。王薪宇进一步揭示了这类合作模式的商业本质,对于锦上添花这类公司,其核心利润来自前期的设计、建设等“硬件成本”,而对赌的运营费用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即使这个项目对赌不成功,前期建设费用中的钱也已经赚到了。”

 

这是否意味着对赌协议是文旅行业的万灵药?答案是否定的。万岁山武侠城当前的成绩,根基在于其自身的产品力和流量基础。在受访者看来,对赌协议本身并不能创造流量,它更像一个放大器。当它与一个本身就优质的项目结合时,可以引爆话题,实现“1+1>2”的营销效果。但如果项目本身基础薄弱,试图单靠一纸对赌协议来扭转乾坤,恐怕只会沦为一场营销。

 

王薪宇认为,至于其他对赌项目,多数对赌的是人流量并非营收,其中的困境在于近些年来夜游项目的“叫好不叫座”。

 

靠山靠水的时代过去了

 

近年来,各种花样繁多的新“夜”态,不仅点亮了城市夜空,更成为各地政府拉动文旅消费的抓手。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为例,今年“五一”期间挤到寸步难行,每天游客超过50万,然而手握这个顶流景区的曲江文旅公开财报后,却令外界颇为震惊,从2022年到 2024 年累计亏损 5.7 亿元。

 

宋涛坦言,脱离了万岁山武侠城这种自带门票收入和巨大流量的成熟景区,独立的夜游项目都存在较大压力,“免费的夜游项目只能依靠二销和摊位租金创收,收入有限,因此不敢投入成本高的大型演出。没有重磅内容,就无法长时间留住游客,二次消费自然也起不来”。

 

他总结:“作为城市营销这是一种好的模式,能够引来游客前往目的地,但对于项目执行方而言很难盈利。”作为万岁山武侠城的管理者,宋涛认为,“靠山靠水的时代过去了”。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近期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景区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由于景区资源的特殊性,国内景区目前呈现“国营为主,民营为辅”的局面。2022年以来,国营景区的经营状况整体表现低迷。在景区类上市公司中,以桂林旅游为例,坐拥桂林两江四湖等核心景区,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亏损近10亿元。此外,云南旅游、曲江文旅、华侨城等一众曾经的明星文旅企业,相继陷入巨额亏损。

 

景区需要摆脱山水资源依赖,这种观念也体现在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的长远规划上。宋涛坦言,目前景区更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每年的利润只保留10%,剩余的全部投入运营和产品创新中去。

 

“我们今年的投入是为了明年,”宋涛说,“光演艺一项费用,今年要投入3.5亿到4亿元。”这种近乎“不计成本”的投入,或许才是一家景区不断持续创新、不断带给游客新鲜感的底气所在。

 

不过,当泼天的流量涌来,如何接住这突如其来的“富贵”,并将其转化为长久的生命力,是万岁山武侠城新的挑战。

 

首先是应对超大客流的挑战。清明假期预约系统崩溃的事件,给景区敲响了警钟。宋涛坦言,目前正通过多种方式疏解压力。一是扩建,拿下新的地块,增加容积率。二是大量增加演出,将游客分散到不同区域,避免拥堵。 

 

此外,巨大的人流涌入城市,对城市的交通等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当地居民反映,万岁山武侠城的爆火令交通拥堵变得尤为常见。宋涛说,景区已注意到这些问题,目前正在优化配套服务,在外部建立多个停车场,并协调公交公司,在黄金周提供免费摆渡车。在那些不易被察觉的细节中,或许有景区未来真正需要提升竞争力的地方。

 

发于2025.7.21总第119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流量狂欢中的万岁山,能火多久?

记者:孟倩

编辑: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