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正经历近十年来最疯狂的“金九银十”,从新车投放密度到零售销量规模,均刷新同期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国内新车上市数量超70款,各类汽车相关发布活动累计达上百场,仅在9月最后一周就有30余款产品集中开启预售、亮相或上市。这一数据较2024年9月的30余款新车上市量实现翻倍增长。
北京现代EO羿欧(摄影/刘珊珊)
进入10月,这一火热态势持续。截至10月19日,包括奇瑞风云T11、魏牌高山7、零跑D19、北京现代EO羿欧、东风日产N6、东风奕派2026款纳米01、东风奕派2026款eπ008五座版、2025纵横G700等重点车型已先后完成预售或上市,新车竞争彻底进入白热化阶段。
对于新车投放与市场销量的关联,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海量新车上市对车市的拉动作用是超强的。”乘联会最新发布的零售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9月中国汽车零售量达到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
伴随新车密集投放,汽车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大的同时,行业竞争也全面升级。今年的金九银十,车市彻底“爆”了。
新车扎堆,拉动销量上涨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汽车零售销量再创新高,较2017年9月219万的历史最高水平高5万辆,呈现年末政策退出前的强增长特征。
按照相关政策,新能源车车购税免税即将到期。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调整为“减半征收”,每辆车减免税额最高不超过1.5万元,这也促使部分消费者将购车计划提前,推动了车市消费热度持续上升。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介绍,9月汽车消费指数为88.9,环比上升,预示着10月汽车市场有望进一步回暖。其中入店分指数达91.7,购买分指数为90.5,显示出消费者在政策与促销双重刺激下购车意愿增强。
崔东树分析认为,新车密集上市是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自主品牌新车研发周期已从过去的48个月压缩至不足20个月,产品迭代速度与科技配置升级幅度显著提升,对市场的拉动效应持续增强。”
从产品布局来看,自主品牌在各细分市场全面发力。在中大型SUV、MPV市场,包括极氪9X、理想i6、魏牌高山7、零跑D19、岚图泰山、问界M7、蔚来ES8、吉利银河M9等产品精准击中“既要顾家,又要享受”的消费心理,均有较高的关注度。
伴随新车密集发布,不少车企也发布了销量捷报。根据车企发布的数据,吉利银河旗下旗舰插混大六座SUV银河M9,上市24小时大定破2.3万台;鸿蒙智行旗下的全新问界M7上市,5分钟大定破1万台,1小时破3万台,24小时达4万台;蔚来旗舰SUV全新ES8上市,售价40.68万起,baas租电29.88万起,发布36小时后实现大定数量超5万。
经济型小车市场同样热度高涨。如10月10日上市的2026款吉利星愿,叠加限时权益后起售价6.58万元。自2024年10月上市以来,该车不仅打破比亚迪海鸥与五菱缤果的双雄垄断格局,更以月均4万辆的销量成为同级黑马,2025年9月销量进一步突破5万辆。
自主品牌的亮眼表现,成为2025年车市“金九银十”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中,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在9月的销量涨幅更是分别达42.8%和37.3%,增速均远超9月汽车行业6.3%的平均同比增幅。
不仅是国内销量大涨,中国汽车出口数据也是一路长虹。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52.8万辆,同比增长20.7%,环比增长5.7%,1—9月乘用车厂商出口399.9万辆,同比增长12.5%。其中,新能源车出口表现强劲,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1.1万辆,同比增长96.5%,占乘用车出口40.1%,较去年同期增长15.4个百分点。1—9月,自主新能源出口132万,增长125%。
“新能源车出口表现好于预期,主要是插混和混动替代纯电动成为出口增长的新增长点,尤其是插混皮卡出口表现较强,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出口亮点。”崔东树解释道。
在汽车出口方面,奇瑞是中国品牌的排头兵。据悉,截至9月底,奇瑞集团全球累计用户已超过1772万,其中海外用户超543万。奇瑞集团的产品已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16个KD工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国际业务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张升山表示,奇瑞集团计划在未来几年陆续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以提升本地市场竞争力,满足当地监管要求,强化本地化开发能力,从而打造更贴合当地用户需求、具备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
竞争升级,淘汰赛加速
汽车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正吸引更多跨界玩家入局。
10月14日,京东汽车宣布将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一款“国民好车”。紧接着,在脉脉等平台,出现了京东汽车释放的多个高薪职位,部分岗位年薪突破百万元,展现出其对顶尖人才的渴求与业务发展的决心。
智能清洁家电企业追觅科技前不久也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9月12日,追觅汽车宣布完成了首轮融资。紧接着,追觅汽车又在9月17日发布了首款车型官图。按照计划,首款产品将于2027年正式亮相,还计划在2026年CES展会上首次展示首款样车。
然而,车市的“增长狂欢” 背后,“规模扩张与利润收缩” 的矛盾日益凸显。数据显示,1—8月汽车行业利润总额为3035亿元,同比下降0.3%,行业利润率为4.5%,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利润率仍属于偏低水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8月汽车行业收入达到8856亿元,同比增7.5%,而利润仅298亿元,同比下滑10%,汽车行业利润率为3.4%,环比7月下降明显,相较去年8月的3.6%仍有下降,处于历年同期的利润历史低点。
回顾近五年行业盈利走势,汽车行业利润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21年为6.1%,2022年降至5.7%,2023年进一步下探至5%,2024年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 4.3%,较历史正常水平大幅下降,成为行业盈利压力的集中体现。
伴随盈利压力加大,行业淘汰赛正加速上演。10月初,极星汽车关闭了其位于上海前滩L+Plaza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极星在华累计销售仅为69辆,市场表现惨淡,与行业整体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极星汽车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多个新兴新能源汽车品牌因资金链断裂、产品力不足等问题退出市场。而随着小米、京东等跨界玩家的入局和传统车企的持续发力,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多竞争力薄弱的企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产品创新能力、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对于行业而言,随着跨界玩家的入局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的产业格局将持续重塑,智能化、电动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而行业格局,也将在竞争中进一步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