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穷县富教,云南深度贫困县砸2亿建高中

俞杨  2019-11-18 13:54:08

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更应该重视教育投入的细节

  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座穷县,教育能如何作为?

 

  云南省绿春县砸了2个亿建高中,日前登热搜。该县是全国最后一批尚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县之一。

 

  江西省铜鼓县,今年下半年开始高中教育全部免费,这是宜春市第一个,实际上铜鼓县2018年GDP在宜春市垫底,而且高中免费在不少东部发达地区都还未实现。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在教育上的投入可以适当超前。”

 

  动机

 

  绿春县地处云南省南部,和越南接壤,有150多公里的国界线。

 

  这座边陲小县只有24万人口,2018年贫困人口尚有30128人。2018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

 

  2个亿——准确数据是1.98亿元,这是绿春县修建高中的数字。

 

  2018年之前,绿春县没有单独的高中。仅仅60亩的校园,除去难以利用的坡地,要容纳初高中6个年级近4000名学生。

 

  随着高中部搬进新校区,入学人数有所攀升。去年高中录取了700人,今年将近1400名。

 

  发展教育不惜重金,穷县有自己的动机。

 

  绿春县长期面临着被北部县市“掐尖”的局面。北部县市经济较强,教育资源丰富,成绩优秀或家境优越的初中毕业生往往会选择去外地读高中。

 

  往年中考时,内地省份和昆明的民族班“掐”一批,州一中“掐”一批,教学水平更好的北部县市中学(如建水一中、弥勒一中)再“掐”一批。

 

  今年夏天,第一批新校区高三学生中有2人夺得了高考600分以上的成绩,5人超过一本线,70多人超过二本线,这在绿春县史上前所未有。

 

  地处赣西北边陲的铜鼓县,2018年GDP不到排名第一的丰城的1/10,同样面临着被周边的丰城、樟树、高安三个大县“掐尖”的局面。

 

  生源流失,穷县办学陷入恶性循环。铜鼓县县委书记江伟斌表示,小小年纪到外寄读不利于身心发展,他希望铜鼓的孩子都能留在当地读书。

 

  汤敏跟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贫困地区教育的精准扶贫近年来有了些成就,“其一是在农村地区,学校变成当地最好的建筑;其二是辍学率降低,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财力

 

  穷县富教,背后是财力的支撑。

 

  对绿春县来说,不可能很快筹措到2个亿的巨款,这是绿春县几年来一笔一笔地争取中央、省、州各级的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等累积而来的。

 

  我国基础教育财政由中央、省、市和县(区)四级政府共同负担,以县(区)为主,地区间的财政实力也就影响到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

 

  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对不发达地区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得以推进。

 

  5年来,中央财政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的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2018年5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透露了这个数据。

 

  不过,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本就有限,靠国家财政发展教育,如何确保这笔钱花到位呢?

 

  汤敏认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更应该重视教育投入的细节,即投到什么地方、重点放在哪里。

 

  首先,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更多应该投入到薄弱学校而非尖子学校。汤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兼顾补缺和公平的原则,应该把资金更多投入到乡镇、村小,而非在县城里花好几亿盖个美轮美奂的校园。”

 

  其次,投入的重点应该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而非硬件设施。“资金应该花在教师培训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上,不应过多地投入在硬件上。我确实看到过一些学校使用大量的高档电子设备,很多城里的学校都没有。但培训不够,教师不会用,软件也没配备好,钱花了,却没发挥作用。”

 

  再者,由于贫困地区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应该给予地方更多的灵活性,相信地方能利用分配好这些资金。“核心是保证资金分配公平,并在验收过程中加强社会监督。”

 

  价值

 

  眼下新校区可以建成,学费可以免掉,然而面向未来,穷县富教的模式可持续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免费之后产生的经费缺口,需要财政补上,“如果无法补上,就会影响学校办学经费,甚至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这是很多人不愿意进一步思考的,只看免费就认为好,那么中职免费提高中职质量了吗?

 

  熊丙奇认为,贫困地区花重金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是和升学教育模式一致的,因为这样可以打造升学政绩。把经费用到硬件建设上,也存在同样的形象工程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也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这些都是多年存在的问题,但解决没那么容易,主要是地方政府政绩观问题。”

 

  教育是漫长的投资,除了校区、设备等硬件设施外,师资、文化等软件设施非一日就能养成。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关键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育教学模式。熊丙奇认为,“从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看,要改变当地贫困局面,更应发展职业教育,但是恰恰职业教育不被重视。”

 

  而且,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由于整体基础教育是升学教育模式,以考上大学离开贫困地区为出路,因此对学生进行的是“背井离乡”的教育。

 

  熊丙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教育并满足大家要离开穷地方去改变命运,也让当地更穷。“发展基础教育,与改变当地贫困并无关系。”

 

  贫困地区如何办好教育?长远来看,还在于办成适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教育。

 

  参考资料:

  云南最穷贫困县,砸了2亿建学校,2019年11月4日,南风窗

  今年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新增约130亿元(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2018年5月26日,教育部官网

责任编辑: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