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全球化4.0时代,广州值得期待

蔡如鹏  2019-01-20 19:15:55

千年商都的历史,赋予了广州比中国其他城市 更开放、更包容、更务实的地方文化

2018 年 11 月 26 日,广州花城广场举行一年一度的灯光节,当夜满城璀璨。图/视觉中国

 

  广州故事

 

  从千年商都到全球城市

 

  本刊记者/蔡如鹏

 

  本文首发于总第885期《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场名为“广州之夜”的晚会在天津惊艳亮相。

 

  穿越2000年的城市天际线、岭南版清明上河图、广州十三行风情、花开广州、珠江夜景、城市建筑群……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动画长卷和壮观影像展现在环屏巨幕上,让现场来宾宛若置身古今流转的长河中,感受千年商都的历史沉淀和国际都市的动感活力。

 

  4个月后的2019年1月22日,冬季达沃斯论坛(即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召开。今年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重新构建全球的经济格局,赋予全球化新的定义。而广州正是这场变革的积极参与者。

 

  从东方第一大港到拥抱全球化4.0,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正在积极重返世界舞台。

 

  连接世界的千年商都

 

  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只有广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型城市。后起如纽约、首尔、东京等世界名城都是过去五百年间才开始繁荣崛起,上海开埠时间不过175年,香港也是从上世纪50年代才繁荣起来的。而曾经与广州一起站在世界巅峰的威尼斯现在只有往事可追忆。

 

  广州最初的繁荣,源于中原地区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这是一座因商而立,又因商而兴的城市。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海外贸易在广州的兴起,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

 

  据记载,唐开元年间,每年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国商人达80多万人次,长期留居于此的有12万人以上。为此,广州专门在城外划出一块区域(即“蕃坊”),供外国人居住,允许后者自建围墙,保留自己的语言和风俗。

 

  这种繁荣又因为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航海领域的扩大,变得愈发兴盛。即便是在后来长达数百年的海禁与迁海中,也没能完全阻断广州的海外贸易。这也使得广州成为了现在世界上唯一兴盛千年、繁荣至今的商贸港口。

 

17、18 世纪,广州港海上贸易的繁华景象。图/FOTOE

 

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广州的十三行商馆区。 1757 年,乾隆皇帝谕令,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 各国商船到中国后,首先在澳门或伶仃洋面停泊,领取牌照,雇请买办和引水,然后驶入黄埔港下碇,船长和大班转乘舢板沿珠江上溯前往广州城外的十三行商馆区。 当时,西洋人(包括美国人)主要在珠江 两岸的十三行生活和居住,因此这一地 区变得十分繁荣。从左到右依次是丹麦、 西班牙、美国、瑞典、英国及荷兰的商馆

 

  千年商都的历史,赋予了广州比中国其他城市更开放、更包容的地方文化。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1978年中国打开国门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时下,一部讲述广州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纪录片《头啖汤》正在广州电视台热播。

 

  该片记录下了广州在改革开放中创下的多项全国第一:第一个解决了“吃鱼难”的大城市、第一个创立农村股份经济组织的城市、第一个拥有出租车的城市、第一个拥有五星级酒店的城市、第一个举办选美比赛的城市、第一个拥有现代购物中心的城市……

 

  有评论说,广州人开风气之先的勇气,就像他们生活中总是热衷于尝试用各种不同的食材煲汤,并抢着喝下第一口——头啖汤。

 

  在一些人看来,广州的城市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市井文化。《商都往事:广州城市历史研究手记》一书的作者、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与其他文化相比,市井文化因为受到较少约束,显得更加随意、自由,城市更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老百姓也更关注自己的生活。

 

  “即便是因外部环境的影响,发展轨迹有所偏离,它也能够在外力减弱后,很快地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来。”潘安说,这就好比广州的北京路,历经千年沧桑,自唐代以来的十几层路面虽早已埋入地下,面目全非,但这条路,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如今,这种市井文化在广州仍随处可见。它是骑楼廊沿边的那锅老火靓汤,是街角店铺中的佳果鲜花,也是茶楼里精致美味的广式早茶。广州能够将这种文化延续至今,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包容性,就像它在与西方打了上千年交道后,接受了咖啡,但也没有丢掉凉茶。

 

  千年文脉的新活力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专门到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

 

  他在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后,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习近平这番表态既是对广州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的肯定,也是对广州作为全球城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期待。事实上,广州一直注重自身文化的传承。这在旧城改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近十几年,随着城市的扩张,广州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因为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这座城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游客泛舟在荔湾湖公园的荔湾涌上, 途经荔枝湾大戏台时观看演出。摄影/姬东

 

  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做法不同,广州对老城区——包括城中村——很少采取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这固然与市井文化中老百姓权益意识较强有关,但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传统的尊重。因此,在上世纪末城市建设大发展阶段,广州的策略是向周边拓展,而不是在老城区重建。

 

  不过,广州的做法也引来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拥挤杂乱的老城区,尤其是破败不堪的城中村,实在不是一个一线城市应有的样子,有损市容的光鲜,甚至称它们是城市的肿瘤。据说,那个阶段光是讨论城中村的博士论文就不下100篇。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老城区和城中村不仅不是“肿瘤”,相反还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不少学者的研究发现,由于相对便宜的房租,这里成了很多年轻人在广州的栖身地,而他们的存在,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动力。

 

  事实上,老城区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们就像城市中的土壤,涵养的不仅是人才,还有这座城市的传统和文化。

 

  永庆坊是广州荔湾区一处具有浓厚西关特色的老街,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其所在的恩宁路至今仍保存着全市最完整的骑楼街,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

 

永庆坊一角。摄影/本刊记者 董洁旭

 

  广州在永庆坊的改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微改造”的理念,即不破坏街区原有的空间肌理,只是对危旧建筑进行加固和修缮,最大限度保留街道的原有风貌。最重要的是,不再强求所有的居民搬迁,留下了部分居民,让片区内老广州居民的生活得以延续。

 

  “这对于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广州市荔湾区城市更新局调研员江伟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们希望保留下来的不仅是建筑,还有鲜活的生活,以及它所承载的传统和文化。

 

  为了给永庆坊注入新的活力,荔湾区还通过引入创客空间、文创、民宿等新兴业态,在提升产业的同时,吸引年轻人前来就业。如今经过两年多的经营,永庆坊已经成为广州最炙手可热的网红景区,每天来这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重新出发的国际城市

 

  这些年,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广州不断加大城市形象的展示和推广力度,提升国际化程度。

 

  事实上,广州自古就是一座具有国际范的城市。据史料记载,1850年广州曾被列为世界十大著名城市的第四位,仅次于伦敦、北京和巴黎。

 

  最近,有研究人员利用谷歌图书的百万书籍大数据,以中国地级以上(含)城市近300年来在英语书籍中出现的词频,来分析中国城市国际知名度的变迁。研究发现,前十强依次是北京、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澳门、天津、台北、重庆和拉萨。

 

  而在1700年至1900年的两百年间,北京、香港、上海和广州之中,仅北京和广州在英语世界的书籍中被规模性地提及,且广州独领风骚。而北京只在1735-1744年间短暂地有所超越。直到1850年之后,上海和香港才开始赶上了。

 

  现在提起广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有着“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如今,以“小蛮腰”为地标的景观带已经成为广州城的新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心沙岛,囊括了广州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中信广场等众多的超高建筑,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天际线。自2011年起,这条中轴线又因为广州国际灯光节的举办,增添了新的魅力。

 

  最初,主办方的想法是希望通过大型灯光秀,展示夜幕下广州城市的美景。但随着参观人数的逐年增加,灯光节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广州尝试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在此后几届的灯光节里,广府文化、本土情怀、千年老城等元素开始频繁出现在灯光秀中。

 

  每一个灯光作品几乎都是一个生动的城市故事。以“叹早茶”为主题的作品《一盅两件》,用LED灯画出粤式点心和店铺,表现了广州人民生活的安稳富足;作品《雨打芭蕉》则将这首由古镇沙湾何氏创作的同名广东音乐,通过灯光效果呈现在游人面前。

 

  2015年,广州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一年,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式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年”的特别推荐活动,追赶上法国里昂灯光节、澳大利亚悉尼灯光节,并称为世界三大灯光节。

 

  如今,灯光节已经成为广州向世界展示形象的一个舞台。但要拥抱世界,除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之外,更好的办法是借助重大国际活动平台,策划展示城市形象。2017年广州成功地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

 

  创办于1995年的《财富》全球论坛,由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财富》杂志主办,每16至18月在世界上选择一座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举行。受邀者仅限于全球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人士及世界知名的政治家、经济学者。

 

  由于总能敏锐地察觉到世界经济的脉搏,该论坛也被视为“把握世界经济走向最清晰和最直接的窗口”,与《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并称为《财富》杂志的两张超级“名片”。在广州之前,中国仅有上海、香港、北京、成都等4个城市举办过这一论坛。

 

  广州把《财富》全球论坛视为走向世界的一个绝佳机会。据时代华纳集团首席内容官兼《财富》杂志主编穆瑞澜回忆,2016年初他在达沃斯论坛上与时任广州市委主要领导碰面时,后者不仅主动向他介绍广州的情况,还送给他一本有关广州的画册,希望《财富》全球论坛能落户广州。

 

  为了在论坛期间更好地宣传城市,广州还加速了自2016年初就开始的城市形象LOGO设计。在此之前,广州也不乏形象符号,比如五羊雕像,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就在此基础上设计而成。但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广州需要一个更简洁、更具国际范儿的城市形象LOGO,以提升广州在世界舞台上的显示度。

 

  最终,新LOGO的主要元素选择了更具辨识度的“小蛮腰”。“如今广州人最引以为豪的建筑之一就是广州塔。”方案设计者、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说,“外地人到广州旅游,绕不开广州塔;广州向国际推介城市形象,也总是优先介绍广州塔。”

 

  在曹雪看来,广州塔既代表着一个物理高度也代表着精神高度,寄托了广州人对未来的畅想。而广州市的主政者则希望通过这个超越了历史传统和文化语言障碍的新LOGO,在不同的文明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打开交流的窗口,让世界记住广州。

 

广州塔塔身主体高 454 米,天线桅杆高 146 米,总高度 600 米。 在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0米处,开设有世界最高的户外观景平台以及高空横向摩天轮。摄影/姬东

 

  在《财富》全球论坛召开前,广州还利用筹备会议的机会,在全球范围内策划了一系列的城市路演推介,涉及北京、巴黎、香港、纽约、华盛顿、东京、新加坡、台北、芝加哥、慕尼黑、伦敦、上海等13个城市,把会议筹备年转化为城市形象传播年。

 

  据统计,在这13场推介会中,亚洲站平均每场有150家企业参加,欧美站平均每场有120家企业参加,北京站更是突破了200家。

 

  广州《财富》全球论坛2017年12月落下帷幕后,城市路演推介的做法却在这座城市得到了延续。在接下来的2018年,被广州市定为“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年”和“国际品牌提升年”,希望籍此进一步提升广州的国际知名度。

 

  在这个过程中,广州还充分发挥侨务大市的资源优势,先后配合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首届媒体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20领导人峰会、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主场外交和高访活动,组织了36场城市推介会和故事会,吸引包括全球政界、企业界、智库界等各领域领军人物及华人华侨上万人参与。

 

  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华侨众多,遍布五大洲,具有深厚的侨情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超过400多万,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据悉,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正在对这两年城市路演的经验进行总结,为制定2019-2035广州国际形象和国际传播规划做准备。

 

  除此之外,广州还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智库、媒体落户广州,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

 

  比如,“幸福城市排行榜”已永久落户广州,并建立幸福城市实验室;广州还与《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一起举办“绿水青山·从化论坛”;CNBC、《财富》等世界顶级媒体,也在广州举办了全球科技峰会、全球科技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

 

  此外,《经济学人》也把全球未来城市峰会的选址放在广州。他们的首席运营官布朗特曾多次到过广州。“每次我到广州,都能感受到中国科技的深入、广泛应用。在国际众多产业领域,尤其是在科技产业领域,中国做得非常好,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广州就是全球未来城市的样子。”

 

  同时,广州还积极推进中央电视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积极开展和暨南大学、博纳集团、珠影集团合作,共同推进珠江电影学院建设,推进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电影节等活动;推进城市文化国际传播战略研究院建设,合作开展城市形象整体营销工程。

 

  在不断加码的推广力度背后,既体现了广州迈向国际舞台的勃勃雄心,也反映出它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据主动的迫切心态。

 

  拥抱全球化4.0

 

  在不少人看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广州目前面临的最大机遇,也是最大挑战。

 

  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认为,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史无前例的科技进步,我们的医疗、交通、通讯、生产、分配和能源等系统都将因此彻底改变。同时,它还将重新构建全球的经济格局,赋予全球化新的定义。

 

  事实上,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广州经济也面临转型压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自2014年以来,广州的经济增速确实有所放缓。但他相信,广州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韧性的城市。他说,“这一点,在过去两千年已经得到了反复证实。”

 

  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保持千年不衰的贸易港口城市。许多学者对广州的历史都进行过仔细研究,试图找到它长盛不衰的秘密。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州具有极强的自我纠偏能力。

 

  “它总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使自己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从2015年前后,广州开始调整产业布局,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为新的发展方向。

 

  2016年年末,广州又出台了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00亿元,在GDP中的比重超过15%,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实现高端就业的重要支撑。

 

  在这一规划推动下,广州启动了新一轮的招商引资行动,尤其是针对那些国际知名的重量级产业龙头项目。富士康第10.5代显示器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落户广州的。

 

  这个投资额高达610亿元的项目,既是富士康近十年来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最大一笔项目,也是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项目2019年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900亿元,年税收大约40亿元。

 

  10.5代液晶面板采用当前最先进的8K影像技术,市场前景广阔,可吸引近百家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方企业,有望形成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凭借这一项目,广州将重新占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制高点。

 

  战略布局的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回归,让广州处于聚能蓄势之中。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量由1919家增加到8690家,翻了两番,产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也上升到10.3%,超过了2200亿元,正在成长为引领和支撑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立于时代潮头

 

  广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起步晚于北京、上海,但有理由相信,它很快就能迎头赶上,因为这里有着中国最好的营商环境,而后者对于任何产业的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文创产业在广州的崛起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文创产业主要包括数字内容、动漫游戏、传媒影视、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国内,广州的文创产业一直居领先地位。比如在动漫游戏行业,就流传着“全国看广东,广东看广州”的说法。

 

  广州文创产业最初的萌芽,完全来自于民间。文创企业之所以能像雨后春笋那样涌现出来,是因为广州有合适的土壤。事实上,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产业就发轫于广州。1980年,内地第一家歌厅——音乐茶座就诞生在广州的东方宾馆。

 

  来设计是一家从事工业设计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几名创始人都来自青岛的海尔集团。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范青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们把公司放在广州,看重的就是这里的创业环境。她说:“在这里,我们可以专注于创业,不会受到政府的干扰。”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巡视员温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初创企业,广州政府的原则就是不要过多地干涉,创造尽量宽松的环境,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业态。他举例说,现在在大商场随处可见的迷你KTV,最初在广州出现的时候,因没有得到审批,招来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但广州市的做法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正是这种看似“不闻不问”的管理,让这个占地仅两平方米、形似电话亭的玻璃盒子,发展到今天近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成千上万的文创企业,在创造新兴业态和财富的同时,还催生了以旧城改造为特色的文创产业园的发展。成立于2015年的五号空间创意园,位于广州天河区沙太路,这里原来是一处城中村,经过改造,如今已经入驻了140多家创业企业,成为它们孵化的载体。

 

  在广州,像这样的文创产业园有150多个,它们很多原来都是旧厂房、老村庄。这类由旧厂房改造的创业园,最有名的大概要数微信总部所在的TIT创意园了。

 

TIT创意园内的雕塑。摄影/姬东

 

  TIT创意园所在的位置是广州纺织机械厂的老厂区,毗邻广州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07年,由于连续亏损,广州纺织机械厂全面停产,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年,广州按照修旧如旧、尊重历史的原则,对工厂进行了改造。

 

  改造保留了纺织机械厂的生态原貌和纺织工业元素,营造出一种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潮流气息的创业氛围,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快就赢得了不少创业者的青睐。其中,就包括2013年11月入驻的微信团队。

 

  今天的微信不仅是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软件,更成为“连接一切”的端口。去年,腾讯决定将微信总部落户广州。目前,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让·努维尔主持设计的广州微信总部大楼,正在广州琶洲建造。未来,这一区域也将成为广州的互联网聚集区。

 

  文创产业园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文创行业的队伍中来。如今,在广州有34万多人在从事文创工作,他们每年创造的产值占全市GDP的5%以上,高达1000多亿元,并且仍在以每年13%的增速在增长。

 

  事实上,未来几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据悉,从去年开始,广州市加强了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将大幅增加扶持资金的力度,再加上前几年的积累,2019年很可能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成为广州文创产业真正的元年。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持久竞争力。千百年来,这座文化名城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到明清时期的通商窗口“十三行”,再到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商业文明早已融入到城市血液中。

 

  今天,广州更是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提出努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向全世界释放更多新商机。

 

  事实上,自古广州就是一个面向海洋,面向世界的城市。它总是积极融入世界,在全球视野内寻找自己的坐标。

 

  2018年岁末,在GaWC(即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中,广州再次名列“全球一线城市”。与上一次2016年相比,广州的排名上升了13位,在入选的374个世界级城市中位列第27位,从Alpha-级别跃升至Alpha级别,位于这一级别的还有米兰、芝加哥、莫斯科、法兰克福等城市。在中国内地,广州则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城市评级机构之一,GaWC自1999年起不定期发布《世界城市名册》,对各个城市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位置及融入度进行比较。这份榜单被认为是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之一。

 

  与以GDP定高下的经济排行榜不同,GaWC更关注城市的综合实力,其指标覆盖国际影响力、人口规模、国际机场、国际港口、交通及通信设备、外资吸引力、金融业与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影响力、传媒与体育社群等。

 

  换言之,这是一份基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国际化水平的综合指标,而不是单纯的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也不是创新创业实力榜单。

 

  在谈及广州排名持续攀升的原因时,GaWC副主任本·德拉德解释说,与除上海外的长三角城市相比,珠三角城市具有更高的全球连通性。

 

  事实上,这种全球连通性正体现了广州人的文化传承:开放、包容、务实、进取。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在今天全球城市竞争的格局下,广州人相信,只要这种文化传承在,广州就一定会立于时代的潮头。


责任编辑:郭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