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美术馆长吴为山:经济十分重要,人文精神也十分重要

杨群  2019-10-10 19:29:12

“国家向前发展,经济十分重要,但是人文精神也十分重要。”

  吴为山  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常务委员。第九、十届民盟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 摄影/本刊记者 董洁旭

 

  吴为山:塑者何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群

  发于《与共和国同行——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70年纪念专刊》

 

  见到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时候,他午间刚结束一家媒体的采访,紧接着短暂地召开工作会议,又急匆匆赶往美术馆4号展厅为“我从长安来——邢庆仁画展”开幕式致辞,随后还要马不停蹄地奔赴香山列席会议。

 

  一般在白天,吴为山的时间总是被工作填满,只有到了晚上,他的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如释重负地回到自己的雕塑工作室创作。

 

  三十多年来,吴为山创作了五百多件雕塑,从孔子、老子到鲁迅、齐白石,再到费孝通、季羡林,以及达·芬奇和马克思等古今中外的先贤大师。如今,吴为山还身兼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诸多职务。他穿梭于两种身份之间,一边是行政职位,一边是艺术家的身份。

 

  为历史文化名人塑像

 

  1962年1月,吴为山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家中曾祖父是清末秀才,嫡亲伯祖父是书法家高二适,与林散之并称当代草圣。他父亲继承家里读书传统,成为当地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吴为山成长于“文革”时期,曾经一度随父母下乡。在中学担任语文老师的父亲监督下,他每天上学前都要背完一首古诗。曾师从清末举人张星槎、解放前担任过国小校长的父亲,亲自手抄一些经典诗词和赏析当课本,嘱咐吴为山将其放在口袋里,“有时间就拿出来多看看、多读读、多背背”。

 

  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的吴为山,从11岁开始给镇上相熟的老人写生,偶尔有机会到县城文化馆,还能得到下放在省国画院那些名家们的指点。在14岁的时候,吴为山已经可以帮助镇上文化站画8米长的宣传画。

 

  尽管在书画上颇有天赋,吴为山还是想学数理化,长大后当科学家。1977年恢复高考后,吴为山为此连续两年报考理工科高考,皆以一分之差落榜,最后不得不去无锡工艺美校学习。毕业之后,吴为山再次连续两年高考,终于被南京师范学院录取。

 

  当时,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名师荟萃,吴为山师从秦宣夫、杨健侯、宋征殷等教授学习,目睹林散之、钱松岩、亚明等大家挥毫。这些老师大多有留日、留法或留苏经历,也给他们的艺术烙上不同国家的印记,使得吴为山接受到不同文化间激荡互动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吴为山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留校任教。三年之后,他获得去北京大学研修心理学的机会。1991年他回到南师大,吴为山说服校方支持他成立雕塑教研室及新创雕塑专业,他认为大学的美术院系里,不管任何专业都应该学习雕塑,了解人类的原始造型方式。

 

  然而,当吴为山看到当时大学里老师们不思教学,反而去倒卖钢材、石油,开饭店时,他感觉到整个社会正在丢失人文精神。吴为山从此立志要为中国文化名人塑像,“国家向前发展,经济十分重要,但是人文精神也十分重要。”

 

  1992年,林散之长子林昌午邀请29岁的吴为山为其父亲塑像。这份邀请成为他踏上为中国文化名人塑像的起点。一直到2006年,吴为山为林散之塑造了十几尊人像,其中《行吟中的林散之》获得多项大奖,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并陈列于院内广场上。

 

  此后,他为费孝通、钱伟长、季羡林等大师塑像,渐渐地又将现代文化名人扩展到历史文化名人。于是,老子、孔子、王献之等名人在吴为山手中化泥成像。他要为这个时代重塑人文精神。

 

  写意雕塑之魂

 

  34岁的那年夏天,吴为山应荷兰艺术基金会邀请,到荷兰墩斯堡的欧洲陶艺中心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期间他还受邀为同样擅长绘画及雕塑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塑像。

 

  在欧洲陶艺中心,吴为山向世界各国学者展示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历史文化名人塑像。美国陶艺大师高森秋夫十分欣赏吴为山的才华,邀请他去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并在旧金山举办了吴为山个人雕塑展览。

 

  两年多来欧美的访学经历,极大丰富了吴为山的艺术视野,也让他更加渴望在雕塑上建立自己的艺术个性。一次在大都会博物馆中国馆看到《中国五千年文明展》后,吴为山被一尊隋朝的佛像深深吸引到落泪,更让吴为山觉得自己的雕塑要扎根在中国文化土壤里。

 

  留美期间,吴为山接到一个来自南京的越洋电话,南京大学决定邀请他来校执教,并破格将他评定为教授级别。南京大学专门为他成立雕塑艺术研究所,请他出任所长,并担任美术学、宗教学两个方向的硕士生导师。吴为山接受了邀请,由此开始新的使命。那一年,他36岁。

 

  20世纪初期,留洋的中国雕塑家将写实造像法和建造纪念碑法带回国,为现实人物塑像,为历史建纪念碑,使得西方写实主义流入中国。再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留苏的雕塑家学成归来,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结合起来,形成革命现实主义的雕塑风格。

 

  不过,高、大、全的审美标准使得雕塑逐渐脸谱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西方现代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风靡美术界。近年来,当代主义思潮成为年青一代的艺术追求。于是,曾经被视为主流的写实雕塑逐步被边缘化。

 

  无论是欧洲、苏联,还是美国,中国雕塑理论一直来自西方国家。吴为山认为,应该将中国文化、中国哲学融合进雕塑艺术里。他先后出版《视觉艺术心理》《雕琢者说》《雕塑的诗性》《中国古代雕塑风格论》等著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写意雕塑”的理论。

 

  2002年,吴为山在第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上正式提出“写意雕塑”的概念。他将西方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写意技术相结合,表现出雕塑内在的精神气质。后来,吴为山进一步完善这一理论,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雕塑的类别、风格及写意传统。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回归,“写意雕塑”理论当时引起众多争议,如今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传播中国故事

 

  2008年,在南京工作、生活二十多年后,吴为山终于正式移居北京,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所所长,兼中国雕塑院院长、中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

 

  从2008年开始,吴为山连续两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2018年又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从自身职业出发,成为他履职政协委员的特点。吴为山先后针对城市公共艺术建筑、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等提交提案或发表意见。

 

  2014年3月,吴为山出访法国时,拜访法国当代雕塑大师、法兰西学院主席克罗德·阿巴吉。两人迅速在艺术上找到共同语言。当阿巴吉拿出一个速写本对吴为山说,他在中国看到一件十分不错的雕塑作品。吴为山看到后十分惊喜,因为那正是自己的作品。三个月后,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展览结束后不久,2014年9月末,吴为山被委任为中国美术馆馆长,成为继首任馆长以来第二位雕塑家出身的馆长。

 

  刚一到任馆长,吴为山就推动“典藏活化”系列展览,盘活馆内4100平方米库房内11万余件美术藏品。由于此前中国美术馆以临时展览居多,缺乏固定的长期陈列展。在吴为山到任的五年时间里,中国美术馆推出各种“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学术邀请系列展、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和国际交流展系列、国际交流“一带一路”特展系列等新型展览。

 

  在遥远的巴西,库里提巴市市长在一次来华访问期间看到吴为山的孔子雕塑,他自称是孔子的粉丝,希望能够将孔子像立到库里提巴市去,并将孔子像所在的广场更名为中国广场。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诞生地德国特里尔市邀请吴为山为马克思塑像。如今,这尊高5.5米的马克思雕像立在特里尔市一个古罗马时期的广场上——身着大衣,迈着从容坚定的步伐,手里夹着一本百科全书,目光炯炯向前看去。

责任编辑: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