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行走德育:深圳月亮湾小学探索德育新模式

吕雪良  2024-02-23 11:27:37

从“说教”转向“体验”,从“教室”转向“社区”,从“静态”转向“动态”,让学生在行走中感受美好,用脚步丈量成长。

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优质学校不断涌现,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正在成为现实,兑现了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要的民生承诺。

 

“打造教育理念先进、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育队伍。”南山区教育局局长杨珺表示,南山区正在积极建设全省乃至全国先进的教师发展中心,创新校长和教师招聘、选拔、使用机制,构建校长和教师分层分类发展新机制,不断推动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成长,让“教育第一资源”在教育教学和教育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实现区域教育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

 

南山区月亮湾小学就是众多新兴优质学校中的代表,南山区从集团化办学、师资队伍提升、教学理念输入、硬件更新等全面发力,让这所曾经的“短板”学校“逆袭”成为群众心目中的优质学校。

 

“构建校、家、社联动育人‘大德育’。”南山区月亮湾小学校长冯文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月亮湾小学依托南山第二外国语集团,从创新德育机制入手,积极构建校、家、社区联动育人格局,探索实践“行走德育”运行新机制,让德育从“说教”转向“体验”、从“教室”转向“社区”、从“静态”转向“动态”,把学生融入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育人,让学生在行走中感受美好,用脚步丈量成长。

 

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小学开设的校园周边30分钟“行走德育”图谱(月亮湾小学供图)

 

概念:行走德育

 

月亮湾小学探索的“行走德育”新模式,核心内容落在“行”上,即学校立足“大德育”视域,突破传统学科单一、说教式的德育模式,以活动承载德育内涵,以实践创造德育体验,系统整合校、家、社多元德育资源,凝聚德育合力,引领学生在“行走中”达到知行合一,实现自我生长,全面发展。

 

从“说教”转向“体验”

 

月亮湾小学探索的“行走德育”,其课程主体角色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致力于让学生从活动体验中感悟,从潜移默化中收获成长。

 

月亮湾小学副校长陈秀珍介绍,传统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常忽视主体人的发展规律,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德育内容枯燥无味,德育方式往往是灌输与说教,导致德育效果人学空场和知行分离。月亮湾小学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德育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开发了层层深入、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例如,《三歌一规》是月亮湾小学开展行为习惯和社会规范意识的德育抓手,学校将小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安全自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弟子规》,以图文并茂形式编写成德育校本教材,让学生通过诵读、表演等方式加深理解,并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实践其内容,体会其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结合。

 

 

“‘三会三美’校本德育课程深受学生喜欢!”月亮湾小学德育副主任吴嘉敏介绍,学校开发的“三会三美”德育课程,以“积赞”的方式吸引孩子们理解、遵守文明行为准则和健康的价值,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即学校通过班级点赞簿、校园点赞墙、广播点赞台等方式记录“会说话、会走路、会环保”、“集美、创美、赞美”的行为,全校掀起了一股“让体验看得着”的弘扬美好品德,人人践行文明的人文氛围。

 

“从‘说教’转向‘体验’,助推了德育与心理健康协同进步。”冯文通表示,德育与心理健康协同,需要从激发体验、聆听体验和反思体验三个层级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情绪和身体两方面协同体验,在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月亮湾小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和认知。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社区、大型企业或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多米诺骨牌大赛、纸飞机大赛、放飞心愿风筝、自我关爱的N种方式、心育花园·水莲种植、护蛋行动·精灵守护、曼陀罗·话生命等活动,以游戏和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生命、关爱自我和他人中感悟,习得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重要成长技能。

 

此外,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科创节更是成为月亮湾学子快乐成长的嘉年华盛会,“儿童主场、人人参与”的活动理念,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交流和展示,在体验中健康成长。

 

深圳市月亮湾小学组织学生体验一种古老的捕鱼方法一一“罩鱼”,感受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月亮湾小学供图)

 

从“教室”转向“社区”

 

月亮湾小学致力于构建校、家、社“大德育”网络,让德育教育从“专注学校”转向“关注共建”,从“教室”转向“社区”,践行“三全”育人职责。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冯文通表示,学校主导、家长主体、社会支持是立德树人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月亮湾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激发家长育人活力,积极构建校、家、社联动育人格局。

 

“社区将挖掘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持续赋能学生成长!”深圳市南山区南山街道月亮湾社区党委书记姚红梅介绍,月亮湾小学一直十分重视与社区、家长协同育人,在校、家、社“三位一体”德育模式下,师生充分参与和支持社区工作,例如在疫情防控、文明宣传、家庭教育指导、精准扶贫、安全教育等工作上保持密切合作。社区与学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凝聚合力。

 

据了解,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让学生走出教室,构建“行走的课堂”,搭建德育实践大平台,月亮湾小学联合家庭、社区精心打造了周末亲子德育行动、30分钟德育地图、“小手拉大手”社区环保活动等少先队社会化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将育人场所从“教室”转向“社区”,拓宽育人空间。

 

例如,亲子书友队、亲子户外打卡行动、家庭垃圾分类及减排实践、社区环保宣讲、垃圾发电厂参观等活动让学生亲近社会、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将历史课搬到博物馆”是深圳市月亮湾小学教育教学的一种创新尝试,也是“30分钟德育课程图谱”中的表现形式。图为学生在博物馆记录历史知识。(月亮湾小学供图)

 

同时,月亮湾小学积极挖掘家长和社会资源,成立家长职业讲师团,丰富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体验;与卫健部门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联动住建部门,开展“燃气安全进校园”活动;与交警、公安部门合作,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将禁毒、防治欺凌、交通规则教育根植于心。

 

“学校给孩子很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月亮湾小学六(1)中队黄紫莹母亲表示,学校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和气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孩子参加完清明节缅怀、烈士航天航空讲座后,回家说得最多的就如何爱国、如何崇尚英雄了,这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更深刻地了解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她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

 

深圳市月亮湾小学设置了几十项“校园实践岗”,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感悟、自我德育。图为燃气安全知识学习体验课。(月亮湾小学供图)


从“静态”转向“动态”

 

月亮湾小学行走德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从“育知德育”转向“育行德育”,即从静态建构转向动态生成,以动态培育和动态评价作为德育工作的培育机制。该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德育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尚德循真、学思践悟、以知促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铸魂,终身发展奠基。

 

月亮湾小学的德育校本课程均以日常实践、动态培育为课程实施策略,例如《小升初毕业课程》贯穿六年级上下两个学期,以主题活动、主题班队会、沙龙讲座、走访参观等方式进行,分“成长足迹”、“走进初中”、“毕业规划”、“毕业典礼”四个模块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小升初衔接教育、仪式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孩子带着感恩、带着自信走向未来。实践中,学校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感悟和体会进行课程效果评价。

 

“倡导学生自治自管。”月亮湾小学少先队大队负责人廖国东介绍,学校设置了诸多校园实践岗,让少先队员参与其中,例如课间文明监督岗、午餐午休文明监察员、卫生检查督导岗、报刊收发管理、图书管理、校园广播、失物招领管理等工作岗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招募,通过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深圳市月亮湾小学的学生们始终表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图为学校学生进行武术表演。(月亮湾小学供图)

 

“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浸润着全校师生。例如,学生安静有序排队进校,主动礼貌向老师和同学问好;早晨校园书声琅琅,午写认真投入;教室窗明几净,整齐桌椅;随时偶遇肩戴袖章的少先队小骨干和身披红马甲的学生义工在校园里工作的身影等等。”陈秀珍如是说。

 

月亮湾小学结合新时期学生特点和片区学情,探索实践“行走德育”新模式,在为学生打好小学阶段成才基石、拓宽学生的成长路径的同时,不断将德育工作推向了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夯实优质学校底座,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其实践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