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超市里都会有一些食物被替换下架。
可能是当天没来得及卖出去的“当日鲜”蔬菜水果,也可能是快到保质期的临期产品,或是外包装破损但内包装还在、“卖相不好”的产品。
这些被零售业称为“余量食物”。吃还是能吃的,但因为达不到售卖的品质标准了,就只能作“丢弃报损”处理。
零售门店丢弃余量食物的举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发热议,经常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能捐出去?”
当然可以捐,减少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捐给谁?怎么捐?如何保证安全和捐赠过程的公开透明?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样本?
超市里的“余量食物”
“余量食物捐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而不是一捐了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在11月28日举行的“关注余量食物 共建低碳家园”2022零售业减少食品浪费主题论坛上的发言,切中关键。
在欧美国家,余量食物捐赠已形成规模,但国内起步较晚。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在论坛上表示,乘着《反食品浪费法》的东风和“双碳”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探索、尝试通过余量食物捐赠构建一种新的资源整合生态,减少浪费,服务有需要的人群。
论坛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沃尔玛中国协办,中国新闻周刊特别支持,专家学者们解答了关于余量食物的几大疑问,干货满满,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要关注余量食物?
事关减少浪费和低碳进程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王晨波在论坛中表示,去年4月29日,中国推出了《反食品浪费法》。中国也成为全球继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之后较早为反食物浪费立法的国家。“从不能浪费粮食、到不能浪费食品,再到不能浪费食物,概念在拓宽,涉及的行业领域也在延伸,中国的反食品浪费迈向科学化、系统化。”
食物的全生命周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若被浪费丢弃,末端处理过程还会加剧环境负担。2019年全球损失浪费的食物共产生了约19亿公吨的碳排放,相当于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在“双碳”背景下,减少食物浪费也是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馨在圆桌对话中表示,“余量食物可以认为是绿色低碳商品。”将流通过程中剩余的食物再利用,实现食物的梯次利用,既避免直接丢弃带来的处置成本和处置过程中的排放,也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关注余量食物 共建低碳家园”2022零售业减少食品浪费主题论坛圆桌对话
如何处理余量食物?
最好的归宿是我们的胃
论坛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显示:余量食物多种处理方式中,“捐赠”是最推荐选择之一。
余量食物的处理方式“金字塔”
余量食物捐赠,就是对食物的“二次分配”,把多出来的送给有需要的人。
如裴亮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勿以善小而不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家倡导减少食物浪费,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是积极探索推动余量食物捐赠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
对零售企业而言,余量食物捐赠也是利己利他的双赢选择。
于己,既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降本增效,也能提升品牌的社会认知与美誉度,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
于他,可以解决受赠群体的短期食物需求,向社区输送善意,更进一步促进社会解决资源冗余与治理成本,减少因食物浪费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据朱晓静分享的数据显示,山姆门店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后,处理的平均时间较“丢弃报损”下降了50%。沃尔玛还对参与捐赠项目的员工进行了调研,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对公司的认同感有所提升,超过80%的人愿意为捐赠项目投入更多精力。
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
为什么不能随便捐?
要捐得安全、捐得规范
如果没有一个规范标准的体系,随便捐赠余量食物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食品安全问题是首要考虑的。其次要保证捐赠公平透明,让余量食物真正到达有需要的人手中。这就需要多方协作,搭建平台,保证捐赠行动的可持续性。
沃尔玛中国于2021年开启的“沃”身边的食物银行余量食物捐赠项目,就为行业做出了先行示范。
该项目与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洲”)合作,采取“三步走”运营模式,并在每一步设置了食品安全检查和监督关卡。
沃尔玛余量食物捐赠三步运营模式
零售企业和公益组织各司其职,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确保了项目的开放公平,也为零售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
作为这一项目的执行方,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李冰强调,“食物银行能够帮助零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也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数据显示,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沃尔玛中国已捐出总价值近378万元的余量食物,惠及超过15万人次,减少约570吨的碳排放。正如朱晓静所提到的,这是一个“社区-环境-商业-行业”多方共益的可持续项目。
这也契合了沃尔玛的可持续发展愿景与ESG目标,早在2020年,沃尔玛就宣布向“资源可再生”型公司转型,并承诺在2030年底前,将自身运营环节的食物损失和浪费相较2016年减少50%。截至2021年底,沃尔玛已减少18%的食物浪费。
“沃尔玛样本”如何复制?
合力共建共享的全国性捐赠网络
沃尔玛和绿洲的合作模式,确保了项目可以实现规模化、可持续的运营,从食物下架到受益人接收的端到端流程化管理,为零售行业打通了一条能落地、标准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如何将这一模式广泛推广,与会专家一致表示,要共同建立起全国性的余量食物捐赠网络,以及更完善的基础设施。
目前,“沃”身边的食物银行项目覆盖全国8个城市81家大卖场和17家山姆会员商店,并支持绿洲在8个城市建立了44个合作授权分发点,招募并培训了189位授权提货志愿者。
沃尔玛中国在上海的大卖场试点余量食物定期捐赠
这个网络未来将开放给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如朱晓静所说,“希望它能作为一个基底,吸纳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把网越织越密,越织越广,并推动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多方共建共享,为受益群体提供更多元、种类更丰富的食物支持。”
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积极加入到捐赠行动中来。诚然,目前的余量食物捐赠仍然存在痛点,大众认知误区、冷链物流基建的限制、政策环境和市场标准等都需要补足。
但痛点意味着更多期待,未来将由各方合力日臻完善。论坛最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就向全行业发布《加强食品运营管理,推进零售业食品浪费减量化行动倡议书》,号召行业支持余量食物捐赠开拓者示范项目,减少食品浪费。
《加强食品运营管理,推进零售业食品浪费减量化行动倡议书》发布
正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洁所说,余量食物捐赠在中国还属于一个新事物,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启动余量食物开拓者计划,沃尔玛率先打造余量食物捐赠网络,探索余量食物捐赠新模式,他们都是食物系统低碳转型的开拓者与实践者。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也是“减少食品浪费、关注余量食物”中的重要一环。
食物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我们的胃里,所以,从你我做起,让食物得到珍重,“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