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国家战略:布局“深港河套”

吕雪良  2022-06-22 12:42:59

中央赋予“深港河套”两大功能:大湾区唯一的“科技创新”主题平台和“先行示范区”实践平台。

近年来,国家在粤港澳三地进行了诸多重大战略布局,并悉数落地实施。“深港河套”的开发建设就是诸多国家战略布局之一。

 

深港河套全景规划图(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由来

 

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围着的地方叫河套,此地水草丰美。深港河套由深圳河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以S型分别合围而成的两块河套组成。位于深圳——香港边界区中部,皇岗口岸片区深港连接区域。

 

香港管理区域的河套是1997年深圳与香港共同开展河流防洪排涝工程,将深圳河截弯取直,形成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深圳管理区域的河套是由原福田保税区与皇岗口岸片区连片的3.89平方公里。

 

2021年10月6日,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其中重点提及建设香港北部占地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在同步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中提出,善用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后腾出的土地和毗邻的部分鱼塘和乡郊土地,加上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内原有用地规划,将增加合共约1.5平方公里土地用作创科用途,以构建新田科技城,发挥更具规模效益的科技产业群聚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方对河套面积此番增地扩融后,与深圳方的河套3.89平方公里非常接近,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意义不言而喻。

 

深港河套规划图(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布局

 

深港河套区域从“各治”到“港深紧密互动圈”,布局了5年。其中 ,中央赋予深港河套两大功能:大湾区唯一的“科技创新”主题平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践平台。

 

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共同建设包括港方0.87平方公里和深方3.02平方公里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

 

2019年2月18日,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由此,“深港河套”成为大湾区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实践平台。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先行示范区意见”)发布,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发展策略》提出“双城三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港深紧密互动圈,规划将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整合建设“新田科技城”,面积约240公顷,成为打造香港未来硅谷、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深港河套”规划图。(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的

 

深圳为国家“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先行示范”经验,“孕育未来的深港河套”将以“科技创新”探索推出更多的“实践方略”。

 

深圳从“三来一补”的制造,到“科技为本”的智造,再到“科技创新”的创造……从“先试”到“先示”深圳走过了40年,如今国家在深港河套布局的“科技创新”主平台,旨在以“创新”定位未来,有深港两地紧密互动,其成效将在朝夕。 

 

深港河套的开发建设,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深港河套”的规划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

 

加强与全球科技发展衔接和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特定区域实施特殊监管政策,发挥香港高度开放、联通国际的自由港优势,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战略提供强力支撑的重大举措。比如将“卡脖子”的核心科研项目加速在“政策优势+制度优势”双向加持的“深港河套”科研园区落地,夯实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科技特区”的实质。

 

在2019年8月中央发布的“先行示范区意见”中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了解,深圳园区聚焦信息、生命、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合作引进一批港澳及国际化的科研项目与平台,并且围绕集成电路、5G通信、量子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深港优势产业领域,合作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中试支持计划,共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并且支持在移动支付、基因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参与或牵头开展国际标准的制定,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放创新先导区。

 

建设

 

为了高效推进深港河套建设,当地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市各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市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专项推进,并在属地设立常设政府职能机构“深圳市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配备80余人的队伍全面统筹推进深港河套深圳园区建设。

 

深港河套航拍图(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央赋予了深港河套“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的重大功能与战略使命,深圳市举全市之力推进深港河套深圳方园区建设。于2020年8月,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创新中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分析发现,该《若干意见》从国家科学中心、政策环境、财政支持体系、运行保障等多方面对深圳园区的建设进行了细化和要求。

 

在科研管理上,借鉴采用香港卓越高效的制度,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科研效率提升,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深圳园区将对标香港及国际上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探索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重点工作是探索促进人员、物资等创新要素高效便利流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同时对接国际科研规则,建设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型产业标准规则示范区。

 

据了解,深圳园区设立了专项资金,加大对港澳和国际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依托市场化运作,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深圳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科研合作,意在构建灵活高效的财政支持体系。

 

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的协同发展是推进深港河套建设的基础定位。《若干意见》提出深圳园区将全力服务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优惠、充足的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空间,公共科研装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试基地等设施将向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全面开放,把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较雄厚的基础研究能力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较发达的优势紧密联结起来,有力支撑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与此同时,深圳市福田区出台基础研究“政策包”,深港“联合政策包”落地实施,联合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推出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五大创新机制,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共促大湾区科创发展。围绕香港与内地科研合作的难点痛点,形成涵盖“五流四制”(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的系统化、集成化政策框架体系,促进深港创新要素便捷跨境流动。

 

优势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香港和深圳有罗湖、福田、落马洲等7个口岸相连,而且这些口岸的香港区域均在北部都会区范围内。

 

深圳与香港地理位置紧密相连(福田区委宣传部供图)

 

香港的国际地位和独特优势显而易见,而深圳的国内、国际影响也在悄然提升。比如,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的核心城市,更是国际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以2021年为例,深圳GDP约占广东的2.7%,香港占2.1%,深圳的发展潜力和排头兵等优势显然。

 

因此,深港河套集聚了香港和深圳的诸多优势,并以“特区中的特区”持续被国际国内关注。

 

总体来看,深港河套具有四大独特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突出,跨境接壤得天独厚,地处深港“直接结合部”,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其中深圳园区拥有皇岗和福田“两大口岸”、保税区一号通道三大通道,跨境直联互通,辐射大湾区。

 

二是制度优势突出,一区两制条件独特,“一河两岸”分属香港和深圳管辖,具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双重制度优势。

 

三是空间载体独特,深圳园区面积不大,风险可控,有利于探索国际先进规则。

 

四是深港优势耦合,合作效应互补放大,深港双方在合作区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成为香港创科发展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和撬动点。

 

现状

 

据了解,深圳园区高端科创资源快速形成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140余个,“量子谷”、“湾区芯谷”、能源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香港高校项目实现集群发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例如,港籍创业青年丁兢,2018年8月在深圳园区创立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是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截止目前,公司知识产权超过100项,产品已经通过欧盟CE认证。项目荣获2021年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020年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总决赛一等奖等。

 

丁兢表示,作为初创企业,显扬科技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但在产业不断落地的过程中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及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了帮助,互惠互助,携手推进了行业发展。

 

在深圳园区的高科技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已经从深圳辐射到整个大湾区,甚至内地其他城市,构建起了紧密联系的产供键。

 

“我们目前主要的客户以制造业为主,包括像中山的华帝,比如说像佛山的美的等,我们主要应用在引导机器人的这些装配,然后像钣金件的一些上下料等。公司也在谋划在湖南省湘潭市等城市设立企业子公司。”丁兢如是说。

 

据悉,在深港合作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可以用三个数字“1+3+10”来概括。“1”是指深港双方签署的《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3”是指取得了“三个标志性成果”,即签署制定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投入使用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规划建设首个由港方主导运营的科学园区;“10”是指先后引入了5所香港高校的10个优质科研项目。

 

通过深港两地政府的不解努力,越来越多国际、香港的科创企业、科研项目、仲裁机构等看好“深港河套”未来的发展前景,纷纷抢滩入驻、抢先布局。比如“深港联合办公室”,设立的初衷主要是承担“香港科学园深圳园区”的筹备工作,但随着落户的香港初创和中小企业不断增多,该办公室则先行启动为落户企业提供全链条的科创服务。

 

香港城市大学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在深圳园区建立深圳福田研究院,专注电子显微镜领域的攻坚。从设立之初几个人的“小团队”,一年内迅速发展为现在超过100人的“大团队”,成功研发了我国首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桌面型电子显微镜,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水平,2021年4月,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填补了“深港河套”仲裁领域的“空白”,首批8个港澳知名仲裁机构已入驻办公,为企业提供国际化的“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有力保护合作区的科技创新成果。

 

目前,深港河套在香港和深圳双方的“紧密互动”中高质量推进,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深港双方共商解决诸多问题,联手打造孕育未来的世界级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