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增速5.3%背后的破与立

肖立晟 李枭剑  2024-04-24 11:23:13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5.3%,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9%,亦好于去年四季度的5.2%。其中,1~3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5%,按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5%。

 

从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考虑到去年二季度的低基数,全年实现“5%”增长目标的压力明显减轻。而在整体表现超预期的背后,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同样凸显。

 

从生产端来看,一季度工业的表现好于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所增强。从当季实际同比来看,一季度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3%、6.0%、5.0%,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表现领先于其他产业,且第二产业对于我国GDP当季同比的贡献率也提升至41.6%,创下2021年二季度以来新高。

 

从需求端来看,投资呈现出加速上行的趋势。202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3.0%,而今年1~2月、1~3月增速分别为4.2%、4.5%。开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了回升的迹象。考虑到今年以来PPI同比的小幅下行(前三个月PPI累计同比分别为-2.5%、-2.6%、-2.7%),实际的投资增长情况可能相对更强。

 

投资内部的分化现象仍在加剧,制造业、基建投资走强的同时地产投资继续探底。近两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不同投资类型之间的分化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且开年以来这一现象仍在延续。

 

今年1~3月,我国制造业、基建(不含电力)、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9.9%、6.5%、-9.5%,分别较1~2月上升0.2、上升0.5、下降0.5个百分点,三者之间的增速差继续扩大。展望后续,在新一轮设备更新改造政策和财政发力的支持下,制造业和基建投资表现或保持强势,但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回升,尚有不确定性。

 

消费表现相对平稳。去年3月消费大幅回暖,2023年3月当月社零增速提升7.1个百分点至10.6%,这也导致今年3月社零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由1~2月的5.5%降至3月的3.1%。

 

出口随外需缓慢复苏。按美元计价,今年1~3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5%,增速好于2023年全年的-4.7%,3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也时隔一年再度回到荣枯线以上。

 

但在整体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和短板值得关注:

 

一是,房地产市场尚在磨底过程中。当前,房地产施工链条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谷之中,且3月地产市场的“小阳春”也并没有如期出现。1~3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房屋施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下滑9.5%、11.1%、27.8%、20.7%,多数低于2023年1~12月水平。销售方面,1~3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9.4%,较去年1~12月8.5%的跌幅进一步扩大。而这也对房价施加了向下的压力:3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下降2.7%、5.9%,跌幅均较2月扩大。

 

二是,实体经济融资意愿相对较低。3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滑8.7%,创下有统计以来新低,M2、人民币贷款增速也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虽然在4月1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表示“一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今年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特别是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8.7%左右的增长,实际上是不低的”,但从社融、信贷的结构来看,较为宽松的信贷环境并没有带动实体部门融资意愿大幅回暖。

 

三是,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一季度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73.8%,为有统计以来次低值,仅高于2020年一季度。分行业来看,开年以来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行业,产能利用率下滑幅度靠前。

 

四是,物价水平还在相对低位。相比于实际增长,名义增长与企业盈利和居民感受的关联度更高。3月当月,我国CPI、PPI同比增速分别为0.1%、-2.8%,分别较2月下滑0.6、0.1个百分点,当前我国物价下行的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而这也导致实际增长与名义增长之间持续存在差距。

 

从一系列宏观数据来看,开年以来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有所加强。但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政策层面仍然有一定的空间。

 

(肖立晟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研究室主任;李枭剑系九方智投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