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三周岁之际,雄安新区成立区块链实验室

杨智杰  2020-04-20 11:12:34

“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如雄安这般重视区块链”

  雄安一项目施工现场。图/中国新闻图片网

 

  成立三周年之际,雄安新区再一次彰显打造“区块链创新之城”的决心。

 

  3月31日,雄安区块链实验室揭牌,这意味着雄安新区区块链创新实践进入了组织化、规模化落地阶段。

 

  “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如雄安这般重视区块链。从建设的第一栋楼,种下的第一棵树,到每一位参与建设的农民工工资,区块链深度融入城市的建设发展,致力于穿透项目的每个层级。”有文章如此描述雄安对区块链的执着,从规划纲要和总规开始,雄安新区就把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并列作为支撑技术,计划将区块链技术植入到数字雄安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

 

  过去3年多,区块链技术已在雄安多个领域探索应用,曾推出国内第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集成管理系统。

 

  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副主任李军把这些应用、以及未来要做的应用比作“闪亮的珍珠”。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就是做一个托盘,把珍珠托起来成为体系,或者是在做一根项链绳,把珍珠串起来变成一条项链。”

 

  把区块链做成基础设施

 

  实验室的揭牌环节,颇有区块链的仪式感。

 

  活动以现场会议、视频会议以及网络直播的互动方式进行,按照区块链思维,采用多中心共识的方式,线上及现场的7位嘉宾,各自输入自己的密钥,激活启动了实验室开源代码库,并共同生成实验室开源代码库中第一条链。

 

  在大众眼中,区块链技术仍然蒙着神秘面纱,晦涩难懂。从直观的意义上理解,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技术是新的,但离生活并不遥远,解决的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问题之一——记账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陈纯曾用一个借钱的例子形象解释这个概念:同村的张三向李四借钱,随后通过广播告诉全体村民,村民经过点对点的交叉确认核实了这个情况,随后各自在自己的账本上记上一笔,这样一来,全村村民账本上都有了记载。这体现了区块链单点发起、全网广播、交叉审核、共同记账的特点。

 

  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正在渗透各行各业。不过,李军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目前,每个区块链应用需要建立自己的区块链底层,相当于手机厂商单独建设的5G网络,其实是不必要的。把5G网络分离出来做成基础设施,变成公用,由电信运营商运营,手机使用者直接选用就好了,“区块链基础设施也是这个意思,建设基础设施,公用化,统一化。”

 

  “将区块链作为一个数字化基础设施来研究,国内是有所缺失的。”在李军看来,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弥补了研究空白,这是该实验室成立的一大初衷。

 

  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新区进行了不少区块链应用实践,并且取得初步成效,但实践中也发现,区块链技术存在路线不统一、底层基础不可控、标准不规范、评测方法欠缺、应用创新与政策制度不匹配、产业运营模式不清晰等问题,仍然需要深入开展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决定筹建一个公共的、开放性实验平台,汇聚各方面的资源、项目和人才,针对基础性关键技术开展专项研究,为区块链在新区扩大应用提供支撑。

 

  李军介绍,实验室在近期有两个目标。其一,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兼容不同的区块链。第二,是在这个平台之上,进一步挖掘雄安新区区块链的应用,并将其整合以及升级。

 

  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特点。正因如此,成立区块链实验室的另一个考虑,是促进数字雄安的发展。

 

  与物理城市同步,雄安也在搭建数字城市,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有旺盛和强烈的需求。雄安新区管委会改发局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智能城市的建设,要求建设城市可信操作系统,打造区块链技术生态体系,将现实世界的身份流、财产流、行为流、产品流、事务流等转化为可信数据流,使得数据能得以安全、可信、高效、有序的流通,从而挖掘释放智能城市价值,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区块链技术成为支撑雄安智能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但是,该负责人也指出,这项工作面临一定挑战。“从全球来看,区块链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上,面临着可用性、拓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挑战。在应用上,面临着协调难、监管难和见效难等挑战。”不过,他认为,雄安新区具有高点定位、起步跨越的优势,围绕打造未来区块链城市,敢于探索新模式、新应用和新场景,破解区块链发展难题。

 

  “建立这样的基础设施平台,我们算是先行者,肯定有难度,需要很多技术人才的投入。我们短期的目标是,一年之后,有一个小的成果,基本建成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与一批在此基础设施平台上的新应用,此后再逐步迭代升级。”李军介绍。

 

  实验室设置了标准与制度研究、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研究、产业运营模式与应用示范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也确立了三个长远的目标。第一,成为区块链研究与应用的新高地。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区块链应用领域、区块链与其他智慧技术相融合的领域,以及与区块链相关的哲科领域,雄安区块链实验室都应该有所领先和有所超越。第二,成为一个开放的前沿创新基地。雄安区块链实验室名为区块链实验室,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创新基地,向全社会开放,向全球开放,向前沿智慧类技术开放;向创新人才开放,向创新的思想开放,向创新的实践开放。第三,探索出实验室经济的新模式,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咨询、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测试评估认证等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

 

  据介绍,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朱皞罡教授担任该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负责实验室重大战略技术领域的规划与研究。此外,实验室设立了“学术引领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组成,为实验室的发展规划与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同时,实验室下设四个中心,分别是技术研发中心、标准测评中心、产业孵化中心、推广应用中心。

 

  没有“历史包袱”的应用场景

 

  雄安对区块链的布局很早。

 

  2017年11月,雄安的“千年秀林”种下了第一棵树。这棵树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在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里,虚实一一映射,全流程记录从栽培、检查、管护、修剪的全过程。“物理森林”的春生夏长、生老病死,都会记录在“数字森林”里,公开透明,不可篡改。

 

  中国雄安集团区块链业务项目经理杨威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10月,陈刚书记到了雄安以后,推动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借助区块链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在雄安能落地一些项目。”

 

  雄安落地区块链应用,也有独特优势。在杨威看来,与国内国外的所有现存城市不同,雄安是在一张白纸上建设新城,可在建设之初,在城市的方方面面布设大量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再依托物联网和区块链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李军描述雄安区块链实验室的一个吸引力,便是有“难得的实际应用场景,几乎没有‘历史包袱’的清洁场景”。

 

  3年多来,区块链技术在雄安数字城市建设中已找到不少应用场景。雄安将其应用于财政资金管理、数字金融、政务服务、住房租赁、信用管理等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与经验。

 

  2018年8月,雄安上线了国内首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资金管理平台。平台搭建之后,雄安新区所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资金清算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区块链平台完成。“这是一个公开账本,多方参与记账,所有信息都是比较客观的上链,不是随便写数据进去,而且有一套机制保证上链数据的客观真实。”杨威解释,这个平台还和13家银行完成了接口对接,银行也给平台回传资金拨付信息,从而掌控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所有工程信息、进度信息和资金信息,形成了一个“大账本”。

 

  在他看来,最具创新性的一点,体现在对农民工工资发放上,“区块链平台上有智能合约,如果总包商或分包商资金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放工资,会触发智能合约,雄安集团会把工资直接发给农民工。”

 

  这是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基于区块链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雄安区块链管理平台目前囊括了千年秀林工程、城市截洪渠工程、唐河污水库治理工程等,与工程相关的千家企业全部上链。

 

  资金拨付的应用场景也日渐丰富。2018年8月,雄安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雄安分行合作,通过区块链技术拨付了5000余万元“千年秀林”十万亩苗景兼用林迁坟补偿款,用于雄安新区5个乡镇4000余户居民补偿。

 

  雄安探索的另一个区块链应用场景,是在金融领域。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这些企业拿不出足够的“信用值”打动银行。杨威表示,雄安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2018年6月,由华夏银行推出的全国首例“区块链-供应链”分包商融资业务在雄安新区落地。此后,在新区先后落地全国首单“区块链+订单融资”、首单“区块链+保理”融资业务。2019年继续研发创新,开发出“区块链+票据融资”、“区块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产品,其中“区块链+融资租赁融资”的融资利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在杨威看来,区块链融资模式走通之后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场景信息的真实性,让金融机构改变风险判断方式。

 

  2019年5月,雄安新区征迁安置工作启动之际,雄安也推出了征拆迁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平台借助区块链技术信息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等特点,解决征拆迁工作中容易出现的腐败和寻租问题,确保征拆迁资金拨付的透明、公正。目前,征迁资金区块链平台对信息流、资金流已经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溯源,保障了补偿资金及时准确拨付,拨付资金已经超过100亿元,累计多达7000余笔。

 

  此外,雄安也在利用区块链,探索数字身份体系。2019年1月11日,《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建设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基础的企业和个人诚信评价体系,实时公布各方主体信用信息及信用评价指数。在信息共享及新技术应用方面,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体系和证照库,项目信息、企业信息、人员信息、文件流转、资金支付等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备份。

 

  李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雄安的这些区块链项目,都是由不同的企业或者银行承担,“项目是根据时机成熟情况来设计和建设的,设计师、团队来自不同的公司。”

 

  2018年2月,雄安建成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是国内首个将区块链技术落地在租房领域的案例。蚂蚁金服是该平台核心区块链技术的提供方,链家和中国建设银行则提供房源租赁信息等服务。此外,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360集团等安全公司,ConsenSys等区块链技术公司,以及国内多家银行也都参与到雄安区块链的建设。

 

  “我们这次成立实验室,并不是说将别人建设的成果拿过来再重做一遍,或者迭代升级,不是这样的。而是在我们的技术支持与技术协调下,让雄安区块链相关的创新与系统建设,更有系统性。其中,区块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基础设施平台研发,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李军介绍。

 

  针对区块链的基础前沿与关键技术,实验室的重点,在于搭建研发和实验环境,研究区块链安全保障方法与技术、高扩展性方法与技术、测试评估平台和体系建立、可信数据平台等。

责任编辑:郭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