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北京长安街,“和平发展”和“幸福之路”花坛吸引不少路人驻足。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4000多名代表与会。这是今年中方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习近平还表示,10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10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
不后退,不停步
10月17日晚,出席高峰论坛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国际贵宾及配偶陆续抵达人民大会堂,出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宴会。150多面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旗和联合国旗,整齐分列红毯两侧。
习近平在宴会上发表的致辞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2017年和2019年,中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共建各方不断加强政策沟通,达成合作共识,凝聚起携手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合力。习近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我们本来没有定要举行第二届论坛,看来还‘收不住’,将来还会继续举办,这也说明‘一带一路’日益深入人心。”
在2017年5月首届高峰论坛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表达期许:“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
6年之后,在此次欢迎宴会的致辞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挡,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愿望不可阻挡。只要我们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焕发出时代光彩,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
习近平在演讲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除了开幕式外,今年高峰论坛期间的活动还包括,互联互通、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三场高级别论坛,以及关于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六场专题论坛,并举办企业家大会。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称,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着特殊意义。这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召开的一届高峰论坛。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认真总结十年建设成就与经验,找出不足与问题,有利于接下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可见可触的成就
2013年9月,习近平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0日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称,10年来,在贸易增长上,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近2.9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45.4%,较2013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中国民营企业对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的53.7%。
世界银行《“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研究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六大经济走廊的贸易低于其潜力的30%,外国直接投资低于其潜力的70%;共建“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1.8%,使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的贸易成本降低10%,为全球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在空间层面上,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充分证明“一带一路”不搞封闭狭隘的小圈子,超越了地缘博弈的旧思维,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范式。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
根据《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目前,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个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是世界上人口规模和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与共建“一带一路”覆盖国家和地区、涵盖领域和内容等方面相互重叠、相互补充,在亚洲地区形成双轮驱动的经贸合作发展新格局。中国还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国与135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含安排、协议),与35个共建国家实现“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与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
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亚投行,从诞生时候的饱受质疑,到现在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拥有109个成员,覆盖全球人口的81%和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65%。此外,中欧班列铺展运行线路80多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10年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
在胡必亮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性,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直接有利于参与共建各国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从中获得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另一方面,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解决一些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
在合作维度上,共建国家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与此同时,标准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与巴基斯坦、俄罗斯、希腊、埃塞俄比亚、哥斯达黎加等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了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促进了民用航空、气候变化、农业食品、建材、电动汽车、油气管道、物流、小水电、海洋和测绘等多领域标准国际合作。
外交学院院长王帆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越来越多的理解、响应和关注,捷报频传、亮点迭出,结出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发挥越来越大的带动作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都取得了可见可触的建设成就,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荣为傲。该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样,都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且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产品,也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北起马来西亚与泰国边境的哥打巴鲁,向南至关丹后折向西行至巴生港,横穿马来半岛,全长665公里。这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4月26日,建设中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一分部5号桥。图/新华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法伊兹·阿卜杜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该铁路项目可以显著提升马来西亚互联互通水平,同时带动马来西亚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
马来西亚工业发展金融研究中心研究显示,仅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建设阶段,项目就将拉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2.7%。项目土建工程的属地化分包与采购比例已超过40%,为3000多家马来西亚企业带来商机。中国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招聘当地员工,已累计招聘6000多人次,还将通过“中马铁路人才培训合作计划”为马来西亚培养5000名铁路人才。
法伊兹·阿卜杜拉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也推动了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强了该地区的竞争力。
胡必亮认为,很多国家正是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才有机会利用中国的资金、技术、设备、标准、管理,建成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譬如中老铁路建成后,老挝一下子就增加了400多公里的境内铁路,巴基斯坦新增了许多发电站,克罗地亚有了跨海大桥,印度尼西亚有了高铁,缅甸有了新的港口,埃塞俄比亚有了电气化铁路,等等。这些都已成为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并为这些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若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1.3%,其中90%由伙伴国分享。
此外,在创造就业上,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在摆脱贫困上,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在民生项目上,10年来,中国企业先后在共建国家实施了300多个“爱心助困”“康复助医”“幸福家园”项目。“丝路一家亲”行动民生合作项目涵盖扶贫救灾、人道救援、环境保护、妇女交流合作等20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在资金融通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居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融资需求较大。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格尔·莫拉蒂诺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高瞻远瞩,而现在,“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须。
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
10月17日,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陆续抵达北京。当天,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密集会见了8位外国领导人,他们来自5大洲,其中亚洲3位、欧洲2位,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各1位。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分别是习近平当天上午和下午见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这样安排也别有深意。10年前,正是在这两个国家出访时,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会见托卡耶夫时,习近平强调,10年前,我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双方要加强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成果,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在会见佐科时,习近平指出,印尼是我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10年春华秋实,中印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样板。同佐科举行会谈后,中印尼两国元首还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在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举行之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风险和地区紧张局势呈上升趋势,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进一步彰显。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表示,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度思考。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针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从人类历史文明进步和历史发展变化的视角,既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有效方案,更是引导人类走向正确发展方向的行动指南。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许不能解决世界上冲突不断的根本问题,但通过关注发展,促进经济,将全球焦点从冲突和争端转向互利共赢和经济繁荣。”法伊兹·阿卜杜拉表示,从这一点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全球注入更多稳定性。
邢广程也认为,当今的国际社会复杂多变,世界上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甚至危险的因素,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倡导谱写的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新篇章,是中国试图用最直接、最简洁、最明了和最淳朴的理念、方式和行动告诉世界,只有通过持久的、深度的、全面的和真诚的国际合作,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安宁、幸福和繁荣。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习近平在演讲最后还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记者:郑立颖
编辑: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