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新加坡部长谈承办金特会:我们确实小,但我们以此为傲

徐方清  2018-06-15 10:06:55

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投入在安保方面 这次我们的安保开支约占到了总开支的一半

6月11日,在新加坡总统府的工作人员。当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总统府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进工作餐。图/视觉中国


新加坡部长谈承办金特会:我们确实小,但我们以此为傲


作为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43岁的沈颖经常陪同新加坡总理出席国际会议。

这位70后部长毕业于牛津和斯坦福,2011年当选新加坡议员,2013年开始进入政府工作。在担任现职前,她先后在教育、财政、贸易工业部门履职。

2018年6月10日和11日,沈颖也出现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见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现场。新加坡媒体公布的照片显示,与新加坡政府高层会面时,金正恩还微笑着与沈颖握手。

在朝美领导人会晤期间,这位女部长最重要的工作是负责接待新加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媒体来访。6月12日晚,依然处于工作状态的沈颖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我们尽量做到安保不扰民”

中国新闻周刊:新加坡是什么时候接到通知要筹办这个会晤的?

沈颖:当朝美可能举行领导人会晤时,国际媒体上就有人提议将举办地定在新加坡。后来美朝两方也都表示希望能在新加坡举行这次会晤,因此主动询问了新加坡。会晤举行的过程也比较曲折,原本说要来,后来一度说不开了,之后又说要举行。对我们来说时间是很紧迫的,但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我们的准备工作分了很多层次。从最后确定举行会晤到会晤正式开始,国际新闻中心(IMC)只有5天的准备时间,各种服务设施都是加班加点布置出来的。在会晤开始的两三天前,我们得知有两三千名媒体记者要来,最后IMC接待的记者超过2500人,像之前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只有约600名记者。对新加坡来说,这是空前的,毕竟朝美领导人会晤太特殊了,国际关注度非常高。

中国新闻周刊:时间安排如此紧张,对新加坡来说是不是也是巨大的挑战?此前李显龙总理说本次会晤新加坡总共投入约两千万新币(约合人民币1亿元),外界也有疑问,似乎资金并不是很多。

沈颖:美朝两方对新加坡如此信任,我们当然要全力以赴,这就是我们的做法。仅新闻中心我们就出动了350名公务员,准备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是相当有信心的。因为各个部门之间默契很好,还有私营企业主动参与。新加坡全民对朝美领导人会晤都有共识,这是很难得的事情。对于区域和平,大家都乐于参与其中,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

新加坡之前累积了比较丰富的举办国际会议的经验。我们把每一次办会都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建立IMC前,我们也询问了很多媒体记者,了解如何能做得更好。新加坡参加其他国家举办的峰会时,也会尽量去学习,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

经费上,这次新加坡是“官民合作、上下一心”。除了官方在进行准备工作,新加坡的私营企业也很活跃地参与到了筹备中。在新闻中心的餐点区,就有一些本地知名餐饮品牌驻点,他们接到通知后都很踊跃地给国际媒体免费提供餐饮,新加坡航空餐饮的主要提供商则承担了三餐的供应。很多周边产品都是旅游企业自己赞助的,不是政府付费的。

能参与这次朝美领导人会晤的筹备工作,本地企业都感到非常荣幸。在和我们交流时,他们都表示很高兴政府能够提供这个平台,也很希望在如此难得的国际峰会上做出贡献。

中国新闻周刊:本次会晤新加坡、美方、韩方都分别设立了新闻中心,会晤的信息发布是如何进行总体安排的?

沈颖:我们主要负责新加坡的新闻中心,在这里的国际媒体记者都能获得会晤的所有信息。我们也知道其他新闻中心的工作,各方有各自的需求,对我们来说这没有问题,我们就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中心上,把平台搭建好,美朝两方不管发布什么信息,我们都能很快速地把信息发布给国际媒体。

在总体安排上,我们希望国际媒体能最快、最有效率地完成采访工作,把新闻发出去。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速度对于媒体特别重要,所以我们在联网等问题上做了特别的考量,也是首次尝试使用社交应用Telegram渠道发布信息。我们的原则是不变的:不管办什么样的峰会,国际媒体都要照顾好。

当然,这次会晤内容还是看美朝两方。如果美朝两方希望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发布新闻,我们尊重他们。选择圣淘沙嘉佩乐酒店作为会晤地点,也是朝美磋商决定的。我们把筹备的主要精力放在确保会议在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召开,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投入在安保方面。尽量做到安保不扰民、不干扰企业的正常运作,也是我们一贯的作风。如李显龙总理所说,这次我们的安保开支约占到了总开支的一半。

“我们的老百姓也很自豪”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筹备,还能举办得很顺利,主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沈颖:以往我们筹备会晤碰到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内容特别、安全要求特殊时,新加坡各个部门会一体行动,各个部门携手合作是我们的惯例。此外再加上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协作。在这次会晤中,两种工作方式都发挥了作用。

对我们部门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接待国际媒体团,这是我们接待过的最大规模的媒体团。我们也针对这些特殊性做了一些安排。比如我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选定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的维修大楼作为新闻中心,这里是最合适的地方。这幢大楼可以改装成各种用途,平时不赛车时都用来出租、做会展,所以这里的空间和设备比较灵活。

现在整个会议顺利举行,我们觉得非常高兴,新加坡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全球媒体展现新加坡、介绍新加坡,我们的老百姓也都感到很自豪。当然,只有把朝美两个代表团都送走,我们的工作才算是正式画上句号。

中国新闻周刊:通过这次会晤,新加坡“小国大外交”的国际形象是否得到加强?

沈颖:我们把这次会晤当作多交新朋友的机会。中国和新加坡的友谊源远流长,所以中国朋友对我们比较理解,但是有一些国家的媒体对新加坡的情况不太了解。新加坡人常常称自己是“小红点”,我们确实本来就小,但我们也以此为傲,希望能够通过媒体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是一个安全、高效、好客、热情的“小红点”。

(曹然对本文亦有贡献)